應對極端天氣,渠務署落實多項準備工作,包括加強巡查逾200個容易水浸的地方,以及展開小型渠道改善工程。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出現水浸並非雨水渠不夠效率,而是工作人員來不及清理路面上俗稱「咖喱缸」的樹葉及垃圾,建議政府善用科技幫忙。
田北辰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出現水浸問題並非雨水渠不夠效率,而是來不及清理路面上俗稱「咖喱缸」的樹葉同垃圾,故每逢下雨就開始水浸。他憶述,上年收到天文台暴雨預告之前,便聯絡渠務署一齊去到元朗水浸黑點大樹下西路了解情況,渠務署亦即時派人來通渠。
不缺人手缺「架撐」
他續指,當時見到他們3至4人一組,用鏟及垃圾袋清理「咖哩缸」,「用咗10分鐘先清理好一個,而一條馬路大大話話都有接近10幾個缸」。他直言,「渠務署就話識別左220個較易受阻塞嘅集水口,咁即係起碼都要220個10分鐘。」他認為,現時根本不是人手問題,而是「架撐」的問題。
田北辰認為,現時講求新科技,又有人工智能,應該從這面考慮,但「最起碼係咪要參考公路嘅做法用吸缸車加快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