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天色「灰」爆!有環團回顧2018年空氣質素,發現香港整體空氣質素沒有太大改善,當中臭氧濃度創廿年新高,而路邊空氣污染指標二氧化氮(NO2)的水平,亦高於世衛標準兩倍。環團亦質疑,政府於剛公布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建議中,僅提出收緊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二氧化硫(SO2)的指標,而拒絕收緊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臭氧的指標;並擔憂政府為發展「明日大嶼」等基建,會為通過環評而「搬龍門」。
健康空氣行動組織分析過去一年空氣質素數據,發現空氣污染物指數全部未達到世衛標準(Air Quality Guidelines,簡稱AQG)且在香港西部地區仍然嚴重,如葵涌、大嶼山等地,NO2、PM2.5及PM10仍然超出高出世衛水平1倍至2倍不等;當中屯門屬「重災區」,為兩項空氣污染物指數的「榜首」。至於臭氧濃度創廿年新高,並集中在香港東部,依次為將軍澳、東區及沙田。
政府料2025年PM10臭氧情況更差
對於環保署建議,收緊PM2.5及SO2的空氣污染物指標值,PM10及臭氧濃度則未納入收緊指標,環團高級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引述政府推算該兩種污染物於2025年大致達標,故計劃只收緊該兩種污染物的標準,至於PM10及臭氧的濃度,由於近年呈上升趨勢,料2025年情況較去年更差,故政府不願收緊指標。
龍子維指,政府在預測2025香港空氣質素時,只把逾60項措施中的15項短期措施量化及納入估算,大幅低估2025年空氣質素的改善幅度;他認為政府「刻意」低估的目的,是為了「削足適履」,讓將來的大型基建項目可以通過較寬鬆的指標,而該指標是環境影響評估中必須通過的其中一項重要標準。
政府擬發展「明日大嶼」等基建,但是該處是2025年香港空氣最污染的地區,即使以現時NO2 的空氣標準也難以達標,龍子維批評,政府為了發展,或會以不同方法讓基建項目通過環評,犧牲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