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6-21 07:30:00
日報

漁光村重建項目 老街坊細說鄰里人情味 香港仔坊會社工服務隊 助居民遷新居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香港仔漁光村是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樓齡逾六十年的出租屋邨,現正進行重建規劃。見證了數代人的成長,是無數街坊溫暖的家。為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可增加公屋單位供應,並為街坊提供更多不同設施,漁光村重建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涉及的海港樓、白沙樓和順風樓的街坊,已獲安排遷至同區田灣石排灣道新落成的安置屋邨項目 ─ 漁映樓。

有逾60年歷史的漁光村,將會分兩期重建,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三位居於村內已逾30年的「老」街坊彭淑霞(霞姐)、劉秀琼(琼姐)及梁淑嫻(嫻姐),均坦言十分期待遷往新居,因漁映樓的地勢相對較低,且上落樓有升降機,不用再行樓梯,出入亦不用再行長命斜,且附近商店食肆林立,對於一眾老街坊來說,日常出入和購物會更方便。然而對已住了多年的漁光村,3位亦充滿感情,特別難忘街坊鄰里濃厚的人情味。

(左起)霞姐、嫻姐及琼姐分享漁光村生活的點滴。

漁光村3老友 細說鄰里人情味

1975年已搬到漁光村,住了近50年的霞姐,見證了該村的種種變化。霞姐回憶道:「初搬來時我的年紀不大,當時的舊住客對我們很照顧,相當有人情味。當時我們雖要到公眾廚房和浴室,於室內根本沒有水喉,但左鄰右里關係密切,基本上不用關門。」當年每當備餐的時間,街坊鄰里都會於門外煮飯,大家會交流食譜和煮食心得,亦會讓小朋友試食不同菜式,所以小朋友最開心。此外,她還記得有一次大年初四爆渠,凌晨四時通知管理員,便立即安排人手免費搶修,完全沒有拖延,從中可見管理員的盡責。

樂於助人 積極參與義工服務

於漁光村住了36年的琼姐一直熱心公益,她做了33年義工,認識了很多街坊,更經常參與香港仔坊會及房協的義工活動,她亦加入南區關愛隊(石漁區),參與很多社區關懷工作。「我經常參與探訪活動,會去南區的其他屋邨探訪獨居/雙老長者,陪他們吃團年飯、慶祝生日、過節送福袋等。既可以幫人,自己亦感開心。」

堅毅不屈 中風仍堅持服務街坊

1986年搬入漁光村的嫻姐,雖然在12年前因中風而行動大受影響,但仍積極做義工,如每天到漁樂園(農圃)負責照顧植物,亦有參與坊會活動如導賞團等,康復初期時她更曾參加坊會的步行籌款,在其他義工鼓勵下堅持不放棄,最終行畢全程。「記得在疫情前,每逢過時過節,房協會與坊會等不同機構合辦很多應節活動,如嘉年華會等,很多街坊參與,氣氛相當熱鬧。」她亦難忘在中風前到小學協助派飯盒,與小朋友相處的快樂時光。

3位老街坊都很期待搬新屋,希望坊會的重建社工隊可以幫助居民,除提供重建及調遷資訊外,亦提供各項支援服務,讓街坊搬新居會更順利。

住了近50年的霞姐

於漁光村住了36年的琼姐

於1986年搬入漁光村的嫻姐

漁光村第1期重建計劃涉及3幢樓宇,居民將會遷至田灣新落成的安置屋邨項目漁映樓,房協於漁光村特設示範單位供居民參觀。

香港仔坊會社工服務隊全面支援居民搬遷

為協助漁光村居民順利搬新居,香港仔坊會因而承辦了漁光村第1期重建計劃社工服務隊,協助受重建工程影響的居民,為他們提供全面支援服務。服務隊將以個案管理手法,為個人和家庭提供輔導服務,支援居民在搬遷前中後期的物質和情緒需要;服務隊亦會組織居民建立社區支援網絡,宣傳鄰里互助精神。此外,服務隊亦會舉行多元主題活動,如新居社區資源導賞團、「斷捨離」與執屋技巧、新入伙資訊、基本室內設計、身心健康、環保等,同時每月舉行居民茶聚,發放「正向」和「正確」的重建資訊,強化和鞏固村內支援網絡。

Ad Block

香港仔坊會承辦了漁光村第1期重建計劃社工服務隊,現正招募義工,協助居民搬遷。

義工招募

香港仔坊會漁光村第1期重建計劃社工服務隊現正招募義工,歡迎有心有力的居民參與,協助有需要的街坊如長者、殘疾人士等,順利搬遷到新居所。

義工申請辦法:

歡迎親臨或致電漁光村第1期重建計劃社工服務隊辦事處與職員聯絡。
地址:香港仔水塘道26號漁光村海港樓439441

電話/WhatsApp3550 5490

家訪

新年社區客廳

漁映樓導賞團合照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