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建議在下學年起,將中國歷史在初中獨立成為必修科。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圖)指,過去課程將中史「斬件」教授,破壞整個科目,而獨立成科可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史。他又建議高中亦設不需考試的中史科,基於事實討論敏感議題。
政府提出將中史在初中獨立成科,社會有聲音關注是否有政治考慮。何漢權昨早出席電台節目時強調,有關建議並非政治決定,並批評自回歸後,香港教育系統忽視「一國」的概念,將中史科「斬件」教授,破壞整個科目。他對現時將中史列為獨立必修科感到高興,認為是將課程「撥亂反正」。
政府需為學校提供配套
何漢權提到,中史的學問不只是國史,更可延伸至國學、文化和國情。他認為政府提出全面認識中史,宗旨很好,但擔心學校在實施時或會面對資源不足,期望政府提供配套計劃,向學校提供足夠資源,並訂出上課標準,如一星期有多少課節,並對老師作支援。他又建議在高中亦設中史必修科,但毋須考試,讓學校基於事實,討論六四事件或六七暴動等敏感議題。
教協批評干預教育界
本身任教中史科的教協理事陳仁啓亦認同中史獨立成科,但指出多年前政府推行教改時,提倡將兩史合併,鼓勵學校將中史教育融入歷史與文化科,但現時又要學校再將中史獨立成科,質疑當中涉及政治決定,亦干預教育界的專業決定。而津貼中學議會執委林日豐則認為,各界應以學生為本,希望未來成科後,社會能相信學校的專業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