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9-03-08 06:00:00

瑪麗引肺動脈瓣微創手術 助先天心臟病人少捱幾刀

分享:
陳羲舜(右)指,經PPVI植入的肺動脈瓣可使用年期仍有待觀察。(林俊源攝)

陳羲舜(右)指,經PPVI植入的肺動脈瓣可使用年期仍有待觀察。(林俊源攝)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一生中需進行多次開胸手術,植入及定期更換人工肺動脈瓣,以維持心臟功能。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於前年引入新式的「心導管肺動脈瓣植入術(PPVI)」,以微創方式植入生物性肺動脈瓣,與傳統手術一樣,需定期更換肺動脈瓣,但新技術可延遲病人需進行開胸手術的年期,以減少病人一生中進行開胸心臟手術的次數;以微創方式植入的風險亦較低。醫院兒童心臟科顧問醫生周啟東(圖中)期望,院方未來可引入其他手術,治療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先天性心臟病是常見疾病,平均每1,000名新生嬰兒中,便有約8人患先天性心臟病,有部分人更需接受右心室流出道(RVOT)介入治療。傳統治療需進行開胸手術,植入人工肺動脈瓣,及右心室至肺動脈管道,但置入的肺動脈瓣會隨年月退化,故患者每10至15年,便需再進行開胸手術更換肺動脈瓣及管道。而PPVI,則只需在股靜脈或頸靜脈開孔,讓導管經靜脈血管到達肺動脈的合適位置後,張開支架及生物性肺動脈瓣,暫時代替原來的肺動脈瓣功能,延遲病人需進行開胸手術的年期,並減低手術創傷,病人一般數天內可復原。
 

adblk6
生物性肺動脈瓣的瓣膜取自牛頸靜脈。(林俊源攝)

生物性肺動脈瓣的瓣膜取自牛頸靜脈。(林俊源攝)

僅12%至20%病人適宜做PPVI
醫院兒童心臟科顧問醫生陳羲舜指,開胸手術的死亡率達1.3%至1.5%,而PPVI的死亡率則低至1%以下,但僅一成二至兩成的RVOT功能障礙病人,適合進行PPVI,主要需檢視病人的靜脈血管大小能否容納導管進入,故手術前會為病人進行超聲波檢查,查看病人的血管直徑是否有足夠闊度。至於進行PPVI後,可延遲多久才進行開胸手術,陳羲舜指,PPVI在外國亦是2011年開始普及,可使用年期仍有待觀察。

瑪麗醫院目前已為8名,年齡介乎9至43歲的病人進行PPVI,現時所有病人心臟功能良好,運動能力亦有明顯改善,醫院計劃未來對病人「梅花間竹」地進行PPVI及開胸手術,變相減少病人「捱刀」次數。

另外,周啟東透露,該院兒童心臟科預計會在本年至明年首兩季內,遷入新建的香港兒童醫院,屆時18歲以下的病人需前往兒童醫院做手術。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