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表演作品要成功,除了演員精湛演出外,幕後人員絕對功不可沒。疫情期間演出暫停,不少幕後人員轉行,疫後再也沒有重回崗位。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席李浩賢估計,疫情導致至少三成人手流失。資助削減加人才流失,前景不明,惟他直言「盡力做,無得驚」。協會將舉辦「科藝藝術節」,盼大眾對行業認識更多。
記者:朱慧恩
現為製作經理的李浩賢,及從事舞台設計、現職大專教師的徐碩朋,正馬不停蹄準備下月舉辦的第二屆「科藝藝術節」,二人分別為主辦單位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的主席及顧問。兩人均表示,舉辦藝術節,除了聯繫業界、讓公眾對業界有更多認識外,亦幫助行業發掘人才。
疫後至少流失三成人手
現時三十六行,行行缺人,舞台行業也不例外。李浩賢直言,現時行內不同崗位均缺人,尤其是前線、需要體力勞動的崗位最欠缺人手。與幕前演員一樣,不少幕後製作人員也在疫情期間轉行,人才流失比幕前更嚴重。李浩賢表示,疫情起碼令行業流失了三成人,「(流失了的人)疫後完全無返來。」
他又提到,行業工時長,薪酬不算優厚,倘找到更好的工作,自然便離開本行。此外,政府對文化界別的撥款減少,當擁有的資源減少,便無法靠提升薪酬吸引新人入行。另一方面,資助減少,劇團的製作亦隨之減少,變相工作亦減少,也影響行業前景。面對人手短缺,李浩賢直言無得驚,亦無得應對。「我們都計劃不了,都是一邊走一邊做。」
盼讓大眾認識幕後舞台工作
李浩賢及徐碩朋均是資深從業員,兩人均認為,該行業確實是辛苦工,須付出很多精神和時間,要有熱誠才能堅持下去。不過,現時在大專院校任教舞台設計相關科目的徐碩朋觀察到,雖然工作辛苦,仍不乏有熱誠的年輕一輩有意入行。
舉辦科藝節的目的,也是希望把舞台工作帶到大眾視線,並吸引人才。徐碩朋表示,正如現時越來越多廚師會在食客面前烹飪,舞台行業亦可仿效,希望公眾能從不同角度體驗行業的每個崗位。今屆科藝藝術節的主題為「嚐味與空間 Taste & Space」,徐碩朋表示,「taste」令人聯想起美酒佳餚節,「希望藝術節能貼地一點,開一個門口,讓公眾走入來。」是次藝術節既有5場「科藝聯天室」,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製作人,包括燈光與舞蹈、戲曲與服裝設計等,討論不同科藝媒介合作的可能。
而「科藝展演」更是重頭戲之一。李浩賢介紹,14位不同背景的資深舞台科藝藝術家組成6個創作組合,創作6組短篇作品,分兩星期表演,觀眾亦會參與其中。他們期望「打破第四幅牆」,讓觀眾一起參與。
觀眾的支持助保持熱誠
憶述入行經過,李浩賢指當年誤打誤撞入行,而徐碩朋曾從事電影製作,輾轉投身舞台設計的行業。觀眾以熱烈掌聲為台前精彩的演出拉下帷幕,演出要成功,除演員瞓身演出外,幕後製作人員的努力亦必不可少。李浩賢認為,縱然辛苦,但見演出順利和觀眾喜愛,是他們繼續堅守崗位的動力。
疫後經濟環境不佳,行業資助削減,兩人均直言,無得擔憂,「一路行一路做,盡做。」前景不明,但徐碩朋認為非完全暗淡。他表示,早前到外國看演出,發現以往長演的作品,因觀眾量不夠,現時演出期縮短;相反,香港以往較少長期的演出,「因香港發展中,現在的商業演出較以往多」。此消彼長下,亦見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