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高位橫行」,連日來每日新增逾兩萬宗確診,港府早前未能有效分流病人,本港醫療系統面臨崩潰。港府引入內地醫療團隊,預料今起將於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協助治理輕症患者。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認為,若內地醫護專業失當,病人家屬或需透過內地相關監管機構作出追究。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指,由於涉及內地法規和專業機構,家屬能否追討「好難講」。
源志敏於電台節目指,現時本港醫護人手嚴重短缺,形容「我哋啲醫院同其實烏克蘭冇咩分別,基本上只係冇俾人炸,四圍都係屍體」,的確需要外援幫忙。他認為,亞博館大多是輕症及公院轉介病人,相信是引入內地醫護的好起點,並指若安排由內地醫護單獨照顧病人,或會引起病人及家屬反響,故認為以「協作模式」運作理想。
兩地差異方面,源志敏指最大問題涉及語言,本港的醫療記錄系統、藥物和化驗結果都用英文,而內地則習慣使用中文;另外兩地醫療文化不同,內地醫生同時為中西醫,而本港則會分開,是「兩個門派的功夫」,故相信在治療方面亦需要磨合。
林志釉:能否追討「好難講」
內地醫護以醫管局「名譽僱員」身分工作,源志敏指,即由醫管局作為最後承擔,而若出現專業失德的情況,病人和家屬或需向內地監管機構追討責任。林志釉於同一節目補充指,不清楚內地醫護在香港執業是否能夠受內地機構監管,「好難講」能否追究,而據他理解內地醫護在各自省市註冊,並非中央登記,故市民未必懂得向有關省市做出追討。
醫管局:無需本地醫護代為輸入病人資料
醫管局表示,內地援港醫療隊今日繼續在亞博館熟習運作情況,短期內會開始臨床工作,與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共同為病人提供治療。醫管局指,內地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與本地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相同,包括接收病人、巡房、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處方藥物及在有需要時為病人進行急救等。
醫管局指出,亞博館的臨床系統及資訊已加入中文介面,內地醫護可以在系統內自行輸入資料,無需本地醫護人員代為輸入或另行翻譯。醫管局相信,即使內地援港醫療隊與本地醫護人員來自的醫療系統不盡相同,但本著醫護人員救人的天職,以及雙方都是具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可以合作無間,協同為病人提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