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家醫院明年開始註冊領牌。(資料圖片)
近年私營醫療機構發生多宗醫療事故,引起公眾對相關規管制度的關注。立法會昨三讀通過《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新條例規管包括私家醫院、日間醫療中心等4類私營醫療機構須申領牌照,其持牌人需就機構運作負全責,並委任一名醫務行政總監管理機構運作。機構亦需提高收費透明度,及設立投訴管理制度等,條例將於月底刊憲。
在新規例下,私家醫院、日間醫療中心、診所,及衛生服務機構等私營醫療機構須申領牌照才可營運,而該機構的持牌人須為機構的運作負全責,以及委任一名醫務行政總監,管理機構的日常運作。條例訂明,機構須公開收費項目及服務的價目資料;並設立處理投訴程序。食物及衛生局亦會成立獨立的投訴委員會處理醫療機構無法解決的投訴。但是,以少於5名醫生及牙醫營辦的小型執業診所,可向衛生署申請豁免。
逾2000醫療機構須領牌
食衛局長陳肇始表示,條例將於本月30日刊憲,局方會立即展開新規管制度的籌備工作,料在新規管制度下,會有逾2,000間醫療機構需申請牌照,以及約3,000間小型執業診所須申請豁免書,政府將於明年內開展新條例下私家醫院的註冊;而日間醫療中心和診所的註冊,初步預計分別於2020及2021年內開展。
她又指,在刊憲當日或以前已投入運作的日間醫療中心或診所,未來在申領正式牌照時,如符合條件,可先獲發暫准牌照,在領取正式牌照前繼續營運;但刊憲後才投入運作的機構,需按新制度申領牌照才可營運。另外,衛生署將會成立規管辦事處,負責相關的註冊及執法工作。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對條例獲通過反應正面,又指因小型執業診所較少進行高風險的醫療項目,即使獲豁免亦影響不大。至於條例是否可提高市民對私營醫療服務的信心,他指需視乎條例落實執行後的效果,但長遠或有助分流部分有經濟能力的病人到私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