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更依賴互聯網,由網購至網上搵工愈來愈普遍,但亦成騙徒入手渠道。警方今年首8個月錄到科技罪案按年升39%,網購騙案佔當中三成七,其次是網上求職騙案,更升2.5倍,當中有市民墮刷單員騙案陷阱,3周失380萬元。除求職者易被騙,生產力促進局亦分享海外執法部門警示,有網絡罪犯竊取民眾資料,冒充他人應徵遠端工作職位(WFH),藉此竊取該公司敏感資訊。為了助市民避開詐騙陷阱,警方推出一站式搜尋器「防騙視伏器」,讓市民提高警覺。
攝:鍾式明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首8個月共有14,160宗科技罪案,按年升39%,涉款金額亦增5.7%達20.4億元;當中網購騙案佔最多,達三成七(5,215宗),較去年同期增加四成,損失金額則跌18%至4,680萬,警方解釋原因是高額損失案件減少。網購騙案外,其次佔最多的為網上求職騙案,達2,018宗,按年勁升2.5倍;損失金額則增近7倍至2.9億元,當中以刷單騙案最常見。警方昨日分享指,一名家庭主婦初時透過WhatsApp應徵兼職線上助理,後獲知實際工作為刷單員,在取得數百元「甜頭」後,陸續於3星期內轉帳380萬港元至騙徒戶口,當她無能力繼續入錢,想取回款項時,卻被騙徒訛稱涉及洗黑錢活動,無法取回。
Deepfake冒充身份見工 技術未成熟肉眼可分辨
疫情下除有求職者在網上平台尋找工作機會,亦有企業聘請人手時透過網上面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兼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發言人陳仲文透露,今年6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曾發出警示,指有網絡罪犯竊取民眾資料後,冒充當事人申請遠端工作(WFH)職位,並在網上面試時,利用深偽技術(Deepfake、利用人工智能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為影片換臉)面試;犯罪分子主要針對IT職位,因崗位可存取企業內部系統,接觸公司及客戶的敏感資料,藉此取得不法利業。但陳仲文指,深偽技術發展尚未完美,僱主細心下憑肉眼亦可分辨,他建議可留意面試者的移動是否流暢、眨眼規律及嘴唇及說話速度是否吻合。
他亦提到香港的釣魚網站數量由今年第一季的806個,飆升5倍至第二季的5,033個,常見的假冒網站類型包括郵政服務、社會福利署紓困計劃、香港賽馬會、網上銀行等。海外曾出現利用AI變聲的釣魚攻擊,2019年一名英國能源公司的CEO誤信了騙徒假扮的德國母公司CEO,因而損失了24萬美元。
警推「防騙視伏器」助避詐騙陷阱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表示,市民若對網上招聘廣告或商戶背景等感到可疑,可進入警方守網者的網站(連結),在「防騙視伏器」輸入相關平台的帳戶名稱、收款帳戶、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網址等。網站會根據已收集的資料,利用紅、橙、黃及紫4色顯示「中伏」的可能性,紅色屬最高危、橙色屬中高級別、黃色代表可能中伏,需要提防;警方提醒紫色不代表完全「無伏」,只是未有紀錄,強調搜尋結果僅供參考,市民應自行判斷及查證。
此外,港府實施「0+3」後,市民急不及待計劃外遊,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林焯豪表示,警方留意到有關假冒旅行社的社交專頁有上升趨勢,當用戶留言表示有興趣後,又會在私訊中催促盡快付費留位,結果騙徒逃去無蹤。他提醒,大閘蟹季節及聖誕假期即將來臨,旅遊禮品、食材等容易均被騙徒視作幌子,呼籲市民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