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常,不少配合防疫設施已陸續關閉,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則於上月28日完成歷史任務。醫院管理局表示,隔離設施服務期間共接獲約33.8萬次電話熱線查詢、並分別進行約9.4萬次遙距診症和10.2萬次外展服務。在隔離設施服務近一年的醫生感嘆,設施上鎖一刻有點感觸和少許失落,惟設施關閉象徵疫情告一段落,對市民是好事。
醫管局於2022年2月8日起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建立醫療站,為入住者提供支援;醫療站團隊人數於疫情高峰期累計共有20名醫生、80位護士及40名熱線員。醫療站成立之初已加入團隊的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憶述,起初對加入竹篙灣醫療站感猶疑,「(因)竹篙灣由其他政府部門營運,醫管局則配合醫療」,加上隔離設施環境與醫院大有不同,由醫護人員的訓練和編制,到軟硬件設備都不同,以及短時間內處理大量入住病人,醫護人員要準確短時間內掌握病人情況和風險,亦是在設施內工作一個挑戰。但抱著為疫情出一分力,也沒有太大考慮。
負責培訓醫生到隔離設施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則指,醫療站醫生已具備傳染病知識,但新冠病毒傳染力更強,故會為到隔離設施工作的醫護會再作培訓,如有病人在隔離措施內暈倒的處理方法等。她非常感激來自「五湖四海」的醫護人員不會為負責不熟悉的事情而抱怨。
除了醫生提供醫療服務外,負責外展服務的護士亦功不可沒。自願加入醫療站的護士郭超能指,在疫情高峰期間,入住人多,外展隊要通宵送藥。他尤其記得一名年約50歲的女士入住設施後情緒不穩,「佢(女士)整日愁眉苦面,又好似喊過」。外展隊內的精神科護士關懷下發現,原來那位女士非常擔心家人是否確診,但卻因忘記帶電話入隔離設施而與家人「失聯」,最後經溝通後,民安隊向該女士提供手提電話聯絡家人,情緒亦回穩。
被問及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早期被戲稱為「糟糕灣」,黎靖匡承認隔離設施工序初期不流暢,加上有大量個案入住,令市民不安;團隊與不同部門溝通後已有改善並理順工序,此花名亦逐漸消失。黎表示,是次經驗對醫護及醫管局非常有用,除有助醫管局於需要時可加快啟動隔離設施醫療站,在隔離設施大量使用的遙距治療技術或能用於未來專科門診,減低輪候時間。此外,黎靖匡表示,醫管局已就今次經驗編寫隔離設施醫療站指引,未來若有需要在隔離措施設置醫療站,醫療站團隊名單更新便可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