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生活,每天都會被各式各樣的聲音包圍,然而社會上有不少細微的聲音隱藏於角落中,正等待社區發現。周大福慈善基金深明心聲被聆聽、被看見及被重視的重要性,故此透過不同計劃提供各項資源,為有需要人士帶來一系列「心靈叉電」活動,重新注入希望及活力。
24小時全天候樹窿 聆聽來電者情緒需求
要聆聽市民心聲,最直接莫過於用耳朵細聽,成為治癒他們的樹窿。周大福慈善基金於2017年捐助支持利民會營運「即時通」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提供全年無休、免費、24小時無間斷由真人接聽的電話支援服務。
作為註冊社工,Horace明白精神病患者要親口承認自己生病,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服務特別講求同行,為受緒困擾者或精神復元人士提供支持,藉著聆聽令來電者不再孤單,沿路都有人依靠。
現為利民會即時通聆癒者之一的Agnes曾經獨自一人遠赴英國進修,並經歷一段情緒低落時期,令她更明白聆聽者的重要性,「我們的受眾有不少都是受情緒病困擾,例如抑鬱症、焦慮、精神分裂等。但甚少人願意踏入病患者世界。所以我作為一個曾經情緒低落的人,好希望能夠利用我的能力,踏入他們的世界,與他們面對不同挑戰。」
細聽基層家長心聲 重新燃起希望
即使受生活條件所限,但「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希望子女在愛與快樂的環境下成長。故此愛望基金夥拍周大福慈善基金,聆聽基層家長的心聲,並策動不同持分者協助家長以積極的思維應對生活上各種挑戰,為基層兒童建構美好童年。
李小姐是一名單親媽媽,需要獨力照顧兩名兒子。9歲的幼子患有唐氏綜合症,現就讀特殊學校,僅星期六和日回家居住。但他每次回家,都令李媽媽感到十分吃力。在飲食方面她需要為幼子先把食物攪爛至糊狀,喝水前也要先加入凝固粉增稠。出外覆診時,幼子情況難以控制,例如會忽然衝出馬路、擅自打開路邊停泊的私家車車門等。 而長子亦因缺乏家庭財政支援,加上父母離異,性格日漸變得孤僻,甚至面臨情緒問題。
李媽媽自己獨力照顧兩名兒子而無法工作,令她生活百上加斤。幸得參加由周大福慈善基金及愛望基金舉辦「正向家庭教育」巡禮,學習正向育兒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識,改善親子關係。
資助合資格人士求診私營 盡早接受治療
要全面守護精神健康,除了聆聽求助人心聲外,更需要伸出援手,令精神病患者早日求醫,避免狀況惡化。新生精神康復會獲周大福慈善基金資助,讓合資格人士以低廉的價格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治療。
患上強迫症的Christine自小便察覺到自己與其他人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反覆檢查。直至疫情期間,她被迫留在家中,情緒一度出現抑鬱症狀,更持續6至7個多月。最終,Christine於2022年11月求醫,但公營專科需要等候2年多,她曾到私營精神科醫生求診,「當時正處於失業狀態,一次都要$1,500至$1,700,實在難以負擔。」
她有幸參加「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每次僅支付150元可獲私家精神科醫生診症,現時情況已受藥物控制。Christine對計劃心存感恩,讚揚計劃除了為她配對合適的私營醫生外,亦有計劃職員定期跟進其情況,令她有空間表達在治療期間遇到的困難,更坦言︰「如果沒有計劃,我真的無所適從。」
計劃協作私家精神科專科鄭淑儀醫生表示,患者延誤治療會令情況更為複雜,醫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及治療方法醫治患者,所以及早介入及極為重要。
「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於2016年推出,至今,一共幫助超過3,000名求診人士及其家人。縱使大家經歷不同,但周大福慈善基金明白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心靈出口,未來亦會聯繫各持分者為大家締造傾吐心聲的空間,令大家重燃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