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小朋友需要遊戲來輸入更多感官訊息。
孩子確診特殊教育需要(SEN)後,成長路上突然添了一張張陌生面孔、一個個似懂非懂的職稱,當中包括職業治療師──為甚麼孩子需要「職業」治療?其實職業治療的概念是因應受助者的生活角色,建立相應的獨立能力。對SEN小朋友來說,就是學習和自我照顧,以及常常被忽略了的遊戲能力。治療師也擔當孩子感官世界的解碼者,讓大人理解:孩子有些不恰當的反應和行為,原來跟他們不一樣的感官有關﹗
撰文:魏城 插畫:Sarene Chan

了解感覺統合障礙──坐瑜伽球不是很好玩嗎?有些孩子卻感到自己坐在崖邊。
甫進入遊戲室,孩子便興奮地朝顏色鮮艷的大滾桶衝過去,銀鈴般的笑聲一浪接一浪,不禁想,如果天底下的學習都能這樣快樂便好了。但明愛學習與成長支援計劃職業治療師鄒秀麗笑說:「不過這房間傳出來的不一定是笑聲,有時是驚喊,因為有些小朋友見到這些設施不會興奮,反而害怕,拉著爸媽要離開。」
反應極端緣於感覺統合
孩子反應極端,關乎我們常常聽說的「感覺統合」:身體佈滿各種接收器,不斷接收來自環境和身體之內的龐雜訊息,必須經由大腦分析,我們才能正確地認知周遭環境,以及自己的位置等,適當地作出回應。
任何一個環節出岔子,譬如接收的訊息太多或太少、解讀出錯,那人對環境的理解便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即使坐上同一個瑜伽球,有些孩子樂開花,渴求更大的感官刺激;有些卻感到有如危坐崖邊,不狂呼救命才怪。
鄒秀麗說,職業治療師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讓大人明白孩子的處境:他們感到的,原來不是我們所以為的;他們所承受的,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多。
譬如說,孩子總是難以安坐,可能因為他無法正確接收來自環境和身體之內的訊息,只能不自覺地扭動、搖腿,或把玩觸感強烈的物件來維持專注力。又或者,他握筆用力得手指起繭,是因為無法正確感應筆桿,就像隔着厚手套摸釘子,只能更用力,希望觸得到。有些孩子每次排隊都煩躁不安,原來感覺統合影響了社交距離,別人認為合適的,他卻感到威脅。明白後,就要對症下藥。
尋找每個人的「閱讀之鑰」
因為人人的「閱讀之鑰」都不同,有人重觸覺、有人需要更多顏色、有人用動作輔助,職業治療師會透過多感官文字拆解活動,與孩子一起尋找合適的鑰匙,啟動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過程不容易,而且必須與時間競賽,及時打好基礎。因為升上高小,學習模式便會由learn to read(學習閱讀),進階為read to learn(透過閱讀來學習)。
「好消息是一旦找對『鑰匙』,這些孩子常常進步神速,他們每一個都是寶藏」,鄒秀麗說。但她澄清,職業治療師的工作不只是改善抄寫能力。「不同生活角色在自理、工作及餘閒幾方面,需要不同的獨立生活能力,職業治療師會以人為本,進行適切評估,了解他們做不到這些事情的原因,再設計相應的治療活動。」
小朋友要提升的「自理」能力,包括自行進食和如廁等,「工作」能力主要指小朋友作為學生的任務,包括學習、寫字和自我管理等,至於小朋友進行「餘閒」活動的能力,就是玩遊戲了。

據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莊的努力,那麼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話,那條村莊便更要加把勁了。SEN孩子的成長障礙賽上有各種專業同行者,家長不妨從理解開始,結成堅實的同行夥伴。詳情可瀏覽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扶貧委員會推出的《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網站(https://www.sen.org.hk/),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