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秀文稱與無血緣弟弟鮮有聯絡,感到「無家」。(林俊源攝)
距離新春尚餘一星期多,不少家庭正籌備團年飯,相約親友聚首一堂過節,同時卻有些人一直未能與生母相認。現年54歲的廖秀文出生不久便被生母送給養父母照顧,生母除在廖幼年時曾探望,之後半世紀便再無聯繫。數年前養父母去世,唯一的弟弟也是養父母從另一家庭收養,廖希望尋找有血緣關係親人。經友人鼓勵下,向紅十字會求助,盼藉尋人服務與生母團圓。

幼年家庭照。
雖然生母幼年曾探望,但成長期間,廖秀文一直以為養父母是「生父母」,得悉身世也屬巧合。她憶述,約於中二或三時違失身份證,取出世紙補領身份證時,留意到出世紙上母親姓名是「陳金」,與「母親」的名字不一樣,方被告知眼前「母親」實為養母。
她引述養母指,她於贊育醫院出生,仍在留院期間,養父母與生母「偶遇」,對初生的她甚有好感,最後養父母將她收養;養母曾透露當時廖家居於旺角新填地街,生母曾探望一、兩次,但生母其後另組家庭便再無現身,也無留下任何信物,廖秀文升讀幼稚園後廖家亦遷至慈雲山。
不過,養母的說法與出生證資料有出入,出世紙登記的是廖秀文於廣東道留產所出生,父親一欄則借用養父之名,她曾向養父母查詢,但未能獲更多資料,坦言亦未曾到贊育醫院了解,令身世存疑。
得悉最親的「父母」實為無血緣的「摯親」,有信仰的廖秀文只感恩遇到很好的養父母,為尊重養父母養育之因,在他們在世時沒有特意尋親,但隨養父母數年前先後離世,廖秀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感孤獨,嘆問「還否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一同活在這個地上呢?」加上朋友提醒她年紀已不小,自己亦有感作為成年人,也該處理好自己的事,故於2018年11月,透過紅十字會展開尋親之路。她明白自己手上的資料實在太少,但希望盡力做,沒有估量尋回生母的成功機會,只盼了解生母放棄她的原因以不留遺憾,也盼與任何有血緣親友重逢。
紅十字會自成立之初已提供尋人服務,本港個案尋人期限為時18個月,累積求助個案總數近3.2萬宗,每年求助個案約220宗,成功率約35%,若任何人士有尋人個案相關資料,可致電2507-7135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