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業主借出深水埗大南街唐樓單位參與計劃。(黃文山攝)

公屋輪候人數屢創新高,上樓夢遙遙無期。社聯昨公布共享房屋計劃,由業主借出空置單位讓基層人士入住,作過渡房屋,現時已徵集由26名包括業主、發展商和市建局提供的332個單位,其中34個單位分布於旺角及九龍城區,預計最快年底入伙,最終目標希望提供500個單位,令1,000個家庭受惠。運房局長陳帆(圖2左)指,計劃會試行3年,期望籌集更多資金及單位可延續計劃,惟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是將住屋問題「射波」予民間組織,單位數量只是杯水車薪。
市建局恒基華懋參與
該332個單位面積介乎約逾200至700方呎,大部分由發展商提供,如恒基及華懋等,恆基已證實提供100個單位,消息指,恒基是以1元租金將九龍城福佬村道樓齡逾30年的「新益樓」包括地舖,翻新後租予九龍樂善堂,為期兩年。該批單位是集團早前收購作重建,但預計未來兩年也不會展開重建。市建局將提供14個位於豉油街和48個位於港島德輔道西的單位,原用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實用面積約300至500方呎。另外亦有個別屬小業主單位。
公益金投入5000萬
計劃由公益金撥款5,000萬元作「資金池」,支援勘察、維修、裝修等項目,公益金會再額外聯同社創基金撥出1,150萬元,支援平台未來3年的運作費。首批34個由恒基和市建局提供的單位,料年底推出,其餘單位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圖2右)稱,社聯在計劃中擔任房屋中介平台,以承租及翻新該些單位,再分租予非政府組織或社企營運,社聯會事先評審他們的計劃書,計劃書需交代經驗及服務對象等。
租金水平不超過租户入息25%
至於租住資格,申請者需輪候公屋最少3年,正居於不適切住房,以及屬低收入及急需社區支援人士,營運機構會獨立評估每宗申請。租金方面,則介乎於綜援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及公屋租金,同時參考房委會租金援助計劃,租金水平不超過租户入息25%,租客可租住不少於兩年。小業主「借」出單位後,可收取協議租金,若租客所付出的金額,與協議租金有差距,則會在計劃的「資金池」撥款向業主補貼差額。
被問及計劃是否「外判」住屋責任,陳帆指,不存在將住屋需要轉移予社福機構,為市民提供住屋,政府責無旁貸,但「你要想一想,如果5,000萬要去立法會拎錢,今天拎唔拎到呢?立法會休會」。至於日後若公益金的5,000萬元撥款已用盡,政府需否「包底」注資?陳帆指,如服務有成效,不排除任何可行方案。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尹兆堅表示,原則上支持計劃,認為有助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惟受惠家庭有限,僅杯水車薪。尹批評,「政府躲在民間後面,將個波俾咗民間」,他指解決房屋問題應是政府責任,應擔當主導角色,而非只作推手及協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