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輸入外勞計劃細節,建議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讓建造業和運輸業分別輸入最多1.2萬和8,000名外勞。工聯會對方案表示遺憾及反對,指基層工友的薪金待遇在經濟復甦的同時,不但沒有提升改善,反而會因為外勞令工資及工作機會受到嚴重壓抑。工聯會理事長、選委界議員黃國希望當局訂下具體輸入外勞的時限,又促請要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和薪酬福利。
民主黨憂僱主設法賺最多
勞聯促請政府不應盲目依賴外勞解決勞動力供應問題,重申輸入外勞絕非萬靈丹,要求港府須設法提升本地勞動參與率,以及為輸入外勞計劃設立明確檢討時限。民主黨勞工政策發言人冼卓嵐不同意政府稱外勞不會拉低本地勞工薪酬,質疑僱主必然會想方法謀取更大利潤,例如收取高昂住宿交通費,變相減低需付出的工資成本,又擔心長遠或會拖低本地工人收入。
林健鋒形容輸入外勞「遲來的春天」
自由黨航空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歡迎政府輸入外勞的措施,相信政府已作出平衡,計劃不會扼殺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他指,業界本應不想聘請外勞,「問題係冇得揀」,又坦言不希望永遠都依賴外勞補充勞動力,希望政府按本地的勞動力供應狀況,決定輸入外勞的時期。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經民聯商界議員林健鋒也支持今次措施,形容方案是「遲來的春天」、務實進取,有助建造業解決燃眉之急,惟相信輸入外勞也未能即時解決社會復常後人手短缺的問題。他建議,日後其他人力不足的行業也可透過同樣方式輸入外勞,希望大眾不要「為反對而反對」,市民才可以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陳祖恒促確保外勞不會衍生其他社會問題
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歡迎計劃,相信輸入外勞對有關行業是「及時雨」,亦有助紓緩行業勞工短缺問題、解決勞工短缺對經濟復常造成的阻礙。他希望政府與業界持續協調,包括擬定外勞來港工作的安排、因應情況改善交通、住宿等配套,確保不會衍生其他社會問題,同時期望政府加強職專教育及培訓本地技術人才,吸引更多本地勞工重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