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急症室服務持續緊張,加上正值冬季服務高峰期,截至上午10時15分,7間公立醫院輪候診症時間達6小時或以上。通關在即,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牀服務)李立業今日(3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醫管局已制定方案,會優先向港人提供服務及藥物,對於非合資格人士,只會盡量提供緊急服務,並要繳付較高費用,緊急服務不會先收費,但藥物會先收費。
他又稱,未發覺有市民在急症室求診時特別要求退燒藥,但當局會密切監察,確保撲熱息痛及抗病毒藥物有足夠儲備。
求診約一半為新冠患者
李立業又提到,新冠病毒活躍,其他心臟、肺及腸的重症也增加,令急症室服務非常擠塞。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等,求診人士較多,重症也較多。而過去數天有逾4,000病人到急症室求診,不少是重症、長者及長期病患,每日有1,000至1,100人需安排入院。
當中到急症室求診患者,約一半是新冠患者,相信與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感染數字增加有關。其透露,現時內科病床佔用率近乎負荷頂點,故令流轉較慢。
而按以往經驗,李立業稱每當長假期結束後,求診人數會大幅飆升,輕症患者或在假期結束後才求診,院舍在假期結束後也會有較多院友送到急症室。他呼籲輕症患者可到私家診所求醫,或使用遙距診症。至於目前非緊急服務已削減兩至三成,會在1月底檢討,希望服務盡快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