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6-12-29 06:00:00

部分專科門診新症輪候逾3年 病人組織冀醫管局增人手

分享:
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仍長。(蘇文傑攝)

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仍長。(蘇文傑攝)

醫管局去年起全面推行「專科自由行」,按專科門診病人意願,安排「跨網轉介」至輪候時間較短的聯網看症,冀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不過,根據醫管局最新上載的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部分醫院聯網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數以年計。有病人組織指,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已較以往縮短,但問題仍未完全解決,認為醫管局應增聘人手,解決根本問題。

醫管局最新公布的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由2015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期間,以港島西婦科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平均需時逾3年(173星期),其次是新界東骨科,平均輪候時間亦逾3年(168星期)。不過,各醫院聯網的不同專科的緊急新症,平均輪候時間均不多於1星期,而半緊急新症的平均輪候時間亦不多於8星期。

adblk6


彭鴻昌:緊急情況可獲優先安排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個別醫院聯網的確有個別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較長,但近年醫管局實施跨網輪候服務後,輪候時間已相對縮短,例如新界東聯網的婦科門診,由以往輪候逾129星期,縮減至不足100星期。他又指,市民無需太擔心,因為病情緊急的人士,醫管局會優先排期在兩周內接受治療,即使輪候期間病情急轉,只要遞交最新病況資料,亦會盡快獲得安排。
不過,他認為,單靠實施跨網輪候服務,不能完全解決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較長的問題,因為整體服務需求增加,長遠必需增加人手。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指,醫管局一直就專科門診診所的新轉介個案實施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會優先獲得治療。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第一優先類別(緊急)和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2個星期和8個星期之內,而醫管局一直能夠兌現有關承諾。


醫管局:已採取不同措施改善
針對不同聯網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存在差別的情況,醫管局已同時採取不同措施改善。其中包括將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上載至網站,有助病人掌握專科服務的輪候情況,按其意願選擇是否跨網求診。而在加強人手方面,醫管局聘請了逾350名兼職醫生、十多名「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醫生及重聘超過60名退休醫生,醫管局將繼續透過向現有措施,加強專科門診的醫護人手。

adblk7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