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不少自稱痛症治療中心等處所,立法會議員懷疑當中涉及非醫療專業人員。議員陳凱欣指近年泛濫不良廣告,例如自稱「痛症剋星」等,因無提及治療二字,而不受相關條例規管。醫務衞生局承認有灰色地帶,會加強執法及教育市民。
中醫界立法會議員陳永光今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他提到坊間有不少自稱痛症治療中心等處所,標榜能為顧客提供「正骨」、痛症治療等服務,但有市民在接受了懷疑非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的服務後受傷。陳永光指出這些處所經常用似是而非的宣傳手法,令市民難以區分真假,一但上當受騙便很難索償。他關注政府會否化被動為主動,「唔好等到有事先處理」,需與執法部門加強合作,包括放蛇打擊違法處所,維護業界聲譽。
陳凱欣留意到近年泛濫不良廣告,例如用「痛症剋星」、「管理痛症」、「痛症終點站」等字眼,沒有聲稱正提供痛症治療,亦無提及是中醫或西醫,而不受相關條例規管。她指就如面對經常頭痛的朋友,她可以自稱「頭痛專家」,教導對方如何放鬆,用甚麼按摩油等。不良痛症治療中心外觀就如診所,職員穿白袍,讓患者感覺專業。
另外,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李鎮強亦留意到自稱痛症治療中心等處所的廣告多不勝數,「唔會話自己係中醫,亦唔敢話係中醫,但著白袍,話可以提供痛症治療」。途中或使用不同的電子儀器,「又唔敢喺收據寫提供邊啲醫療服務」。他認為市民很難追究責任,追問局方如何監管處所並加重刑罰,令他們不要利用這麼多灰色地帶退避責任。
承認有灰色地帶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由2021年至今年第3季,有35宗懷疑違反各項醫護專業人員條例,而提供正骨或痛症服務的個案,當中3宗成功檢控及定罪,其餘正在處理或未被檢控。她指註冊醫護人員受不良醫療(廣告)條例規管,所有醫療服務都不能賣廣告,所以登廣告的機構一般而言並非註冊醫護人員。不過,她承認很多廣告用灰色字眼,未必知道機構是否用醫療手法,「正骨係用中醫、西醫,定物理治療手法?廣告冇說明」,例如議員舉例的「痛症剋星」字眼不受中醫藥條例規管,而是受商品說明條例規管,所以35宗個案中只起訴到3宗。她認為同時需加強宣傳,教導市民尋找註冊專業人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