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售」已成為許多網店減少風險、盈利最大化的法寶之一,但消費者動輒要等兩周至1個月(互聯網)
內地「雙11」網購節活動已經展開,中央政法委旗下《法治日報》報道,近期網購平台上愈來愈多網店以「預售」方式銷售,發貨時間也愈來愈長,變成「秋衣冬收」、「春衣夏收」,賣家卻還有「不退不換」的「霸王條款」,而且這種銷售模式在「雙11」成為賣家「攻城略地」法寶之一。報道總結廠家及賣家的解釋,指這是賣家爭奪市場,減少庫存、損耗,快速回籠資金的手法,惟「賣家規避了風險,可消費者的利益誰來保障?」有學者更直斥,預售模式「從本質上來看是廠商在剝削消費者」。
網購新款衫等45天:估計收到貨都快過氣
報道指,一些消費者為了新穎款式而網購預售款,但動輒等待一兩個月也令他們感到鬱悶。一名北京網民表示,曾經很熱愛網紅店舖的衣服,但某次購買的預售網紅款式等了45天,令她徹底放棄,「等拿到手穿在身上,估計也快過時了」,更煎熬的是每天都去查看「今天發貨了沒」。北京一名穿搭博主亦吐糟,9月網購的預售款鏤空針織毛衣還未到貨,就算現在到貨也沒法穿,因為北京已經降溫。
為小狗買衫 到貨時狗已長大
還有一名23歲女網民指出,讀大學就開始經常網購,但最近發現愈來愈多網店實行預售制,原本三五天就收到貨的商品,如今要等兩周甚至1個月,「等東西到了,我也用不上了」。該女網民還透露,有朋友為自家小狗買一件衣服,等到收到貨時,小狗已經長大。
報道又提到,一些預售商品還有不能退貨、換貨的霸王條款,即消費者等了很長時間收到貨後,發現不合適或品質有問題,也不能退換貨。還有消費者透露,預售款等了廿多天,突然被賣家告知無貨,要退款,無賠償,自己為免爭執或被列入店舖黑名單,只能忍氣吞聲,不敢給差評。

今年「雙11」活動已經展開,各網店積極搶單。(資料圖片)
商家要降低退貨率和成本 提高利潤
報道引述湖南永州的女裝賣家和廣東東莞的電商服裝生產商解釋,一款女裝生產周期約7至10天,預售時間長,主要是過濾那些落單後輕易退款的客人,減少退貨率,提高成交率,同時減少生產、庫存、運輸等開支,另外就是能有更多時間去比較、挑選出價格最合適的原料供應商和加工、代工廠,令盈利最大化,而若原料供應商和加工、代工廠都無現貨,衣服生產周期就會延長。
上述生產商又提到,預售量多到可以批量生產時,賣家才會開始生產,若預售量少,賣家認為無利可圖,就會停止生產,及時止損,並向買家退款,惟預售量太多超出賣家所能承受範圍,賣家也可能退款。

不少網民網購衣服是為了新穎款式,但預售等待時間令新穎變得稍稍過氣。(資料圖片)
學者籲網購平台及當局加以規範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賣家在消費者購買前已講明預售時間,消費者亦選擇購買預售商品,就說明雙方達成協議,但對於預售模式中的亂象,網購平台有管理責任,且有權設置相關預售規則並要求商家遵守,而市場監管總局或地方市場監管部門亦有必要出台相關規範文件。
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博士魏旭博則認為,在實際操作中,預售模式「從本質上來看是廠商在剝削消費者」,因為商家利用平台地位和數據優勢,按不同消費意願定出不同銷售價格,消費者被動接受相關價格和等待時間,「由此商家成功把風險轉移至消費者,實現追求零庫存或庫存極低的目標」。
有法例規定「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非現場購買方式有「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規定,部分預售商家不退不換或以無貨為由要求消費者退款,可視為違約,除退款外,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賠償,而若商家明知自己無法交貨還故意預售商品,就涉嫌欺詐,證實屬欺詐則需3倍賠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