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金07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演講。(路透社、美聯社)
霍金窮盡畢生探討黑洞及宇宙起源,研究著名「奇性定理」及「宇宙無邊界」理論,並提出「黑洞不黑」等嶄新概念,同時撰寫著作《時間簡史》,深入淺出地介紹物理學理論,引起大眾對宇宙的興趣。他又肯定有外星人存在,並警告全面發展人工智能(AI)或致人類毀滅。全球各界對他離世深表哀悼,Google、微軟及劍橋大學等企業及學府,讚揚霍金成就非凡,美國太空總署(NASA)感激他解開宇宙可能性,「願你在微重力中像超人般翱翔」。

97年於劍橋大學與微軟創辦人蓋茨見面。
霍金主要研究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七十年代認為基於愛恩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數學上可證明宇宙起點是「奇點」,即時間及空間有起點和終點,解釋宇宙大爆炸時會有時間開始的地方,奇點亦會在黑洞中形成,即是時間終結之地,令他在88年獲沃爾夫物理獎。他對黑洞的見解亦影響深遠,以量子效應理論推測一種由黑體散發出來的熱輻射,稱為「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說明黑洞非完全「黑」或單純是「洞」,其會因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終會發生爆炸至消失,是為「黑洞蒸發論」,但因其眾多推測仍停留理論層面,令他無緣獲得諾貝爾獎 。他在88年發表《時間簡史》,解釋黑洞及大爆炸等物理學理論,曾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237周,被翻譯成40種語言,全球銷售逾2,500萬本。

07年體驗太空無重狀態。
稱人類應探索宇宙
延續文明發展
霍金聲稱外星人或會入侵地球掠奪資源,故不應主動尋找它們,近年亦對AI發表意見,指其或有助消除疾病及貧困,但多次警告若AI發展成熟至能自我思考程度,將超越人類,「人類礙於生物進化速度緩慢,終會被超越,屆時人類或滅亡。」他在16年開設微博帳號,被問及應如何準備探索宇宙時,稱人類需考慮探索其他有潛力星球,延續文明發展,並相信藝術及音樂等傳統文化不會隨科技發展而消失。

08年與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