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展出故宫博物院新一批借展的106件陶瓷珍品、及香港故宮7件藏品,呈現明代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傑出成就,成香港故宮第20個新展覽,及其聯合北京故宮主辦的第10個展覽。
展出明代陶瓷文物「精中選精」
展覽分為明代早、中、晚期3個單元,從造型、釉色、紋飾等展現明代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所取得的傑出成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研究策展、藏品及節目)王伊悠介紹,中國陶瓷為世界藝術帶來很大的貢獻,而明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黃金時代,該時代的瓷器在國內外市場都非常珍貴,甚至被稱為「白色的黃金」。
王伊悠表示,展覽從故宮的36萬件陶瓷文物中,挑選出106件明代陶瓷珍品,可謂「精中選精」;加上本館的7件藏品,她相信,展覽有助內地及海外觀眾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盼喜歡中國藝術、陶瓷等的觀眾能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發。
青花地留白龍穿花紋高足碗宮廷專用
故宫博物院借出的106件珍品,21件屬國家一級文物,包括永樂年間在江西景德鎮御窯製成的青花地留白龍穿花紋高足碗。香港故宮副研究員黃煒均指,該御窯大量燒製龍紋瓷,專供宮廷使用,自此開啟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此高足碗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以古彩畫龍,改以古彩作器物的底色,讓胚土的留白處形成龍形,再刻畫出龍鱗等特徵。他續指,北京故宮中具同類裝飾的器物僅此一件,非常珍貴。
展覽另一亮點,是全世界博物館收藏中只有一對的鬥彩三秋杯。黃煒均解釋,鬥彩即在古彩輪廓線內填色的工藝,並在成化年間發展得十分成熟,而這件三秋杯杯身的紫色蝴蝶的翅膀上,所用的紫色彩釉濃厚、表面乾澀無光,名為「奼紫」,正是一種成化鬥彩所獨有的色彩。他又表示,此杯精巧透薄,能從內壁看到杯身外繪出的2組山石、6隻在花草間飛舞的蝴蝶及蘭草花卉;由於秋季一般歷時3個月,故這類描繪秋天庭院或花園景色的杯子有「三秋杯」之稱。
展覽為期兩年
展覽內設教育空間及多媒體裝置,介紹中國各地的窯口、青花瓷和釉上彩的製作工藝,讓觀眾更深入認識中國陶瓷和地理,又可透過畫稿,重新設計自己專屬的瓷器,並從中了解到圖案、花紋等配置的原則和含義。展覽明日起在博物館展廳3正式開放,為期2年,觀眾可憑標準門票或特別展覽門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