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術師何煒麟開設社會企業魔法學校,為SEN青少年提供魔術培訓助其發展潛能。
魔術是一門表演藝術,除了娛樂大眾外,更是一群覆蓋了不同年輕層特殊需要(SEN)學童的救星。有魔術師開設社會企業魔法學校,期望利用自己克服特殊教育需要的經驗,為有同樣需要的青少年提供魔術培訓,從而發展他們的潛能,提高將來的就業能力,回饋社會。記者:陳穎琳、攝記:蘇文傑
社會企業「魔法社創家」獲政府社創基金撥款支持,創辦人兼創作總監何煒麟表示,自己亦是一名過度活躍症(ADHD)患者,深明SEN學童困境,創辦這所社企除希望能利用自己作為本港首位ADHD魔術冠軍的身份,用魔術推動社會創新,提供教學演出等工作機會;也希望學徒在學成以後,能承繼他的理念並加以延續,以生命影響生命。目前大部分學員均患有過度活躍症,亦有小量自閉症患者,他們在接受培訓後,有機會在各項表演賺取收入,亦能在自己的群體中,將教育不斷延續。
ADHD非障礙是天賦 找對方向能發展所長
現年11歲、患有ADHD的小六學生何恆希,在機緣巧合下看到何煒麟的表演,自此被魔術深深吸引,亦跟隨了他學魔術。恆希母親謝曉程表示,兒子在學魔術近一年後,不僅提升了自信,更多了一個與人溝通的橋樑。在學校小息時向同學及老師表演小魔術;又曾到中環摩天輪向世界各地遊客表演。恆希認為若不曾學魔術,可能會常常擔心說錯話,但現時能在台上表演時也保持不緊張狀態。
同樣患ADHD、正就讀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中六的鄭文亮,被推薦參與機構的進階課程,進修魔術表演。該校負責學生生涯規劃的梁翠儀老師表示,文亮個性活潑、樂於表達亦非常有創意,但曾常常用搞笑方式惹人注意或用錯方法,導致其人際關係一般;在學習魔術後卻改變了文亮,將其創意及古靈精怪等優點放在正確的地方,能好好發揮。文亮指,自己曾經很迷惘,但魔術令他可以踏上舞台,看到台下觀眾看表演時的笑容,帶給他正能量,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下一代的好榜樣。
實現社會創新 商界、教育界可做更多
為配合不同學習需求學徒,曾任中學副校長的機構教育總監黃偉明,利用其37年教學經驗,撰寫教案並編排不同課程,培訓導師。黃偉明指,本港教育制度下有很多框架,未必每位年輕人都能被發掘潛質,「我們另覓一個新途徑就是魔術;我覺得每個年輕人都是寶藏,當發掘之後就會閃亮人前。」而曾在商界打滾多年的機構社創顧問莫紫芝,就認為社企與商界的理念頗相似,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從商界退下來後,把其知識應用到社企行列中。
何煒麟本身是香港浸會大學的畢業生,浸大輔導長霍廣賢指,大學一直想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何煒麟在學時雖然學習成績不佳,但表演魔術時卻非常出色;他更稱,有些特殊需要徵狀,使何煒麟在表演魔術時更出神入化,證明了SEN學童只要找對位置,亦能發光發亮。何煒麟表示,魔術是一種非常適合ADHD患者的藝術,因他們擁有充分的表演能力,期望學習魔術的ADHD學童能因此成長。下個目標則會是樂齡一族,因為魔術可以訓練手部動作,希望能幫助到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