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遇上五百年一遇大雨,工程師學會會長李志康表示,極端天氣未來將愈來愈多,基建發展方面需強調韌性和適應性,發展「韌性城市」,包括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其中軟件上需要政府公開更多數據,以及提升公眾教育,「以前黑雨或八號風球,市民當多咗一日假期,而家係嚴重了,唔好出街,避免傷亡」。
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主席卓成發表示,「韌性城市」的硬件方面,包括道路和橋樑等基建是否有足夠能力抵禦天災,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但亦有地理環境和成本效益等局限,例如在已發展的地區未必有足夠空間興建蓄洪池。
卜國明指柴灣黃大仙處山腳易水浸
對於柴灣和黃大仙成為水浸重災區,工程師學會上任會長卜國明認為,香港的渠務系統整體上仍能應付今次雨水,但兩區有其地理因素,處於山腳,「水沖落嚟」,導致雨量超出排洪的設計,出現短暫的水浸情況。他又指,黃大仙港鐵站水浸的原因或與個別出入口有關,雖然港鐵站設施一般設計會高於周邊地方,但港鐵仍可作檢討,未來或遇大暴雨時,提早關閉個別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