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更多人關注人道主義和動物權益,選擇「零殘忍」美容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更多品牌也聲稱產品不涉及動物測試,究竟只是廣告術語,還是真的經國際認證?在動物測試以外,還有甚麼替代方案可確保產品安全?
動物測試其實是做甚麼?
化妝及護膚品最常見的就是德萊茲測試(Draize Test),是由美國FDA毒理學家H·德萊茲(John H. Draize)在1944年設計的急性毒性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會把測試品直接塗抹在動物的眼睛或被剃去毛髮的皮膚上,連續觀察約14天,看看該位置會否出現發紅、腫脹、出現分泌物和潰瘍等現象。 由於兔子的眼睛不會分泌淚水,所以牠們的眼睛常常被用於測試和實驗,這也是兔子圖案成為無動物實驗認證常見的標誌。
其實早於2013年,歐盟就已經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任何經過動物實驗或是含有經過動物實驗成分的化妝品,現時印度、以色列、澳洲和台灣也有相關規定。
動物測試對動物帶來甚麼傷害?
根據香港政府公佈的數據,單單在香港於2017年已有7,090份動物實驗的申請,一年內共有118,066隻小鼠被用作實驗,而且近年還有上升趨勢。即便近年來實驗動物的死亡率已從99年的77%下降至只有53%,但未受到嚴重傷害的動物會被重複利用,繼續用於其他實驗。
此外,為測試產品的反應和副作用,在實驗的過程中動物不會有麻醉或止痛,只能承受過搔癢或疼痛現象。小動物需要重覆忍受未知的恐懼,加上狹小的生存環境,短短的生命中充滿殘忍的折磨。
不經動物測試的產品安全嗎?
動物和人類的身體有許多不同,包括毒性反應和陳代謝速率等,例如成功治癒老鼠癌症的藥物,用於人類身並沒有效,因此對於產品過敏和剌激的反應也有不少的差異,即使產品通過動物測試,也不見得100%安全。美國藥物科學年會發言人更曾經表示:「實驗動物模式的預測值低於50%,比擲銅板所提供的有效訊息還要低!」
使用動物進行實驗也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最好方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不少方法達至零殘忍。以歐盟為例,當地已建立安全化妝品原料資料庫,將過去已通過測試的原材料納入,便可以避免重覆進行實驗。另外,3D皮膚模型和AI電腦模型的技術也日趨成熟,日後有機會能成為更好的替代方案。
零殘忍標籤不等於絕無動物測試?認清不同機構認證
由於零殘忍美容已是大勢所趨,不少美容品牌也聲稱產品不經動物測試,而且美容產品涉及多過工序和多種原材料,所以即便最終製成品不經動物測試,也不能確認為「零殘忍」 。要達至真正零殘忍(Cruelty-free),必需由研發、製造直至銷售全程都「無涉動物實驗」。
現時有多個機構發出零殘忍認證,幫助消費者分辨零殘忍品牌的真偽,現時最常見的三大標誌包括Leaping Bunny、PETA和CCF。
Leaping Bunny由8個動物權益組織共同創立,是最有聲望的零殘忍認證組織,申請品牌的整個生產線和供應鏈,包括第三方廠商也在監察範圍,而且每年也要重新審查,非常值得信賴。
三大機構中最嚴格的可算是澳洲CCF(Choose Cruelty Free ),審查的範圍包括品牌的子公司、母公司和第三方廠商,而且在提交申請前的五年就不得進行動物測試,由於條件較嚴謹,所以在三個讀誌中最不常見。
中國開始放寬動物測試規定
過往美容產品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需委托第三方進行三個動物測試實驗,包括上文提及的德萊賽實驗、皮膚刺激性測試和LD50半數致死量測試。也即是說,過往在中國品牌發售的產品,即使聲稱為「零殘忍」品牌,也必定有參與部份殘忍過程。
在近年中國當局也有逐步放寬規定,例如2014年起容許只在網絡發售的產品不進行動物實驗,在2019年起讓Leaping Bunny認證的7個品牌在中國發售。在今年年初,進口的「普通化妝品」如洗髮水、睫毛膏和香水等不必進行動物測試。雖然距離真正「零殘忍」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但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