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24-03-08 04:30:25
日報

寒濕 熱濕 要分清 不同食療可處理

分享:
踢走初春濕氣內外全乾爽特輯

資料由亞洲食療協會主席吳贊明提供

 「濕」又名濕邪,是天氣、環境或自身脾、胃升清、運化能力下降,而傷害身體的病源,也是導致眼袋、臉頗、腰背、臀部,特別是小腿出現水腫浮筋的主要源頭。濕邪更可經由經絡入侵皮膚、關節及五臟六腑,禍延甚廣,必須認真處理。

「濕」又可分為「寒濕」和「熱濕」兩類,成因、後果及處理方法截然不同,絕不可以混淆,也不一定需要用中藥材,在憂慮寒涼或有損腎氣、血氣的心情下處理,嘗試以天然食物為主的「食療」來改善,同樣可以事半功倍。

adblk6

生薑洋蔥咖喱抗寒濕

「寒濕」又名虛濕,主要是因環境空氣濕度、晨曦露水,初春霧氣、回南潮濕而引起,特別是對於自身體質虛弱、正氣不足、血流不暢、畏風怕冷的人士或長者影響最為明顯。處理「寒濕」重點是驅濕,以表為主,通過加強氣血運行的速度,提升體溫,將黏附在皮膚、毛髮上的濕氣迫出,避免邪氣入侵奇經八脈,五臟六腑造成風濕,水腫、怠倦、痰飲及精神不振等滲透性的傷害!建議可在日常食物中適量選用生薑、洋蔥、咖喱作配菜或調味,不但有助提升氣血運行的力量,刺激汗水分泌,而且更有助提升免疫力,避免傷寒,一舉兩得。

綠豆冬瓜苦瓜解熱濕

「熱濕」又稱濕熱,指身體呈現濕邪與熱邪的共生狀態,身體代謝功能紊亂、薄弱,沒有足夠力量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及排走過多的熱量和廢物,日積月累,久而成毒,向內伸延入侵人體肝臟、腸道、皮膚及排毒系統,引致便秘、濕疹、痔瘡或肝功能下降等傷害。處理「熱濕」主要是化濕、解毒、清熱,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綠豆、冬瓜、苦瓜或含薏米、赤小豆、老黃瓜的湯水,除有助排走濕熱外,更可清肝利膽、通腸滑便,預防痔瘡發作等多種好處。

adblk7

食療文化源遠流長,是民間的飲食文化與養生智慧的雙合體,以純天然的食物調理身體,方便可靠,癒而不傷,專心學習,惠己及人,終生受用。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