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是日快樂》逢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下午4時、晚上10時30分播出,由主持米哈每日以1分鐘,與聽眾一起尋找快樂的方法。快樂秘笈聲音導航及撰文:米哈
收聽節目: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103
快樂秘笈(八十六):將自己的願望寫在紙上
腦海裡模糊的願望,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很大可能會令人變得焦慮,這時候將願望寫下來,往往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
把願望親手寫在紙上,不僅使願望變得更具體,目標更清晰、更容易達成之外,還可以通過「儀式感」令事情變得重要,儀式見於各種宗教,又或法律事宜,其實也可以用於鼓勵自己努力同快樂。
《用一張紙,設計你的未來》的作者中川一朗在22歲時,在一張筆記紙上寫下往後20年的計畫,最後,他真的在47歲達成當時設下的目標!中川一朗指出,「寫下來」是一切動力的開端,只要開始「寫下」,聚焦人生目標,同時將想法化為行動,許多事就會跟著改變。
又說,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習慣將目標寫下來的人的平均收入,比那些沒有寫下來的人多了九倍。
快樂秘笈(八十七):跟一位親人說:「我愛你」
中國傳統文化敦促父慈子孝,強調實際行動上的愛護,卻很少將「愛」說出口,令人對親人說「我愛你」這件事感到害羞。其實,我們可以多一點將愛掛在嘴邊,多一些牽手,多一些擁抱。
成年人對年邁的父母親說出「我愛你」三字,可能會感到尷尬、唐突,但這些感受若然不及時表達,大可能又會成為遺憾。
與親人表達「我愛你」不僅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和信任,還能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和自尊心。這是建立和維護健康家庭關係的重要一環。
快樂秘笈(八十八):觸摸一下自己珍視的東西
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觸摸就是其一。嬰孩還未懂得說話前,觸摸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物件的平滑與粗糙,形狀與棱角,都能帶來新鮮感。在生活中,我們不乏與人觸摸的機會,溫柔的牽手、或擁抱,能夠傳達的信息,有時比言語更多。
愛爾蘭詩人約翰.奧多諾赫(John O' Donohue)在他的著作《阿南卡拉》(Anam Cara)寫下:「我們的觸覺將我們與世界緊密地聯繫起來。」(Our sense of touch connects us to the world in an intimate way.)
通過觸摸這些珍視的東西,回想起與它們的故事,讓我們好好感受當中蘊含的情感力量。
快樂秘笈(八十九):保有獨處的時間
有人性格外向,亦有人性格內向,但人作為社會動物,很多時候需要與其他人交往和互動,以抵消不安及孤獨。
人會害怕孤獨,但獨處其實也是一種力量。英國小說家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曾說:「人活著就如同在夢中,無不是孤身一人。」孤獨能讓我們與自我產生更深的聯繫,也可以令我們與周圍的自然與事物建立更深的連結。
獨處時,我們注重當下,傾聽自己的內心,獲得平靜的力量,認真審視自己的狀態。今日,不如刻意製造一段獨處的時間?
快樂秘笈(九十):寫下一個「明天的期待」
日本無賴派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一書引用法國詩人查爾·柯婁的詩句「一日同樣的事,一再反覆不息,只需遵照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傷來襲。阻擋去路的巨石,蟾蜍會繞路而行。」
有人認為這是悲觀憂鬱,有人則認為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體現。
當然,我們可以繞過當下阻擋去路的巨石,但同時,我們亦應該期待未來的出路。人是靠對明天的期待活下去的,將對事物的期待值減少,或許能使人變得更現實和理智,但未必可以更快樂。
今日,我們試一下想像一個「明日的期待」,寫在紙上,作為一個美好的小願景。例如,希望明日出行時陽光普照、在路上偶遇可愛的流浪貓,等等。最重要的是,通過對明天的期待,保持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