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市民個人資料,歐洲於去年5月25日推出《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則),而法國的資訊保護部門CNIL(信息處理及自由國家委員會)早前公布,Google因違反《GDPR》而被罰款5,000萬歐元(約4.4億港元),成為法國首宗 《GDPR》定罪案例。

Google是法國首宗判罰的《GDPR》定罪案例。
去年《GDPR》剛推行時,非牟利私隱保護組織「noyb」已經向Google和Facebook提出起訴,今次法國CNIL則依據noyb及另一個法國私隱保護組織LQDN的指控,對Google作出調查,發現申請使用Google服務的手續違反對透明性和資訊的義務,同時違反廣告個人化處理所要求的法律依據義務,因此就被判有罪。
Google雖然在利用用戶個人資料時,會提供說明文件,但要點擊5至6次才看到,因此違反了透明性和資訊的義務,在廣告個人化處理方面,則因為沒有向用戶具體說明自己同意甚麼條款而被定罪。
Google在同一天向瑞典傳媒發表聲明指,用戶期望Google有高水平的透明度和管理功能,該公司正在努力滿足這些期望和《GDPR》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