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庭默默付出數載甚至數十載的全職媽媽,一旦想重返職場所面對的困難,除了如何覓得一個機會,還有如何跨過心理上那一道關卡。宏利去年起發起「Future Mumpowered」計劃,目的是吸引全職媽媽重投職場。宏利香港及澳門退休業務部主管何精怡回顧項目時承認,計劃推進初期「都有啲氣餒」,主要由於有興趣重返職場與實質重返職場的媽媽人數有一定差距,「第一年我哋發現唔係一講就做到,要好多前期心理支援,要俾多啲信心媽媽,佢哋先可以行到後面一步」;惟當有成功例子出現後,正面迥響亦隨之而來。她表示,未來仍會繼續加強計劃及擴展受惠對象,並希望帶動更多機構一起參與。
記者:林靜 攝影:吳康琦
按統計處數據,2024年第三季香港15歲以上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人數有176.22萬人,較男性的111.14萬人多58.6%,主要由於因「料理家務」理由而退出職場的女性多達56.82萬人,男性則只有3.92萬人,差距達14倍。如何發掘這批女性的經濟動力,近年亦成為勞動力短缺情況下的一個關注議題。
「Future Mumpowered」為宏利MPF去年聯乘慈善平台「Share for Good愛互送」推出,主要透過為香港婦女提供職前培訓、工作配對以及家庭預算管理,同時開設各類工作坊及職位及以家庭友善工作文化,吸引更多全職媽媽重投社會。目前參與企業有14間,受惠機構8間,啟動初期目標是可讓100名有子女就讀小一至小六的婦女受助。
逾300人參與工作坊 5人重返職場
何精怡透露,在「職前培訓」一項中,已有超過300名婦女參與旗下的工作坊,而至今透過計劃在宏利就職的媽媽有5位。她指,雖然有為數不少的婦女參與工作坊並獲得資訊,但「大家一開始諗得簡單咗,見佢哋聽簡介時好興奮好踴躍,但當進一步跟進時,講講下佢哋又會縮」,因而發現除了資訊,這些媽媽需要的還有自信,「呢啲位我覺得大家仲要俾多少少時間去做。」
何精怡表示,宏利整體上是實施混合(hybrid)工作模式,在部門主管的協調下可以安排員工在家工作(WFH),而針對媽媽員工,集團同時會在上班時間上提供彈性,「即係anytime(任何時間),要時間湊小朋友返學、或者要時間照顧小朋友都可以配合。」不過,不少媽媽在請假或要求彈性上班時間時仍會戰戰兢兢,「怕俾人覺得偷懶,怕俾人話講大話,唔知人哋會點睇自己,佢哋會有呢啲枷鎖。」因此,她指「Future Mumpowered」未來會透過觀察現有的成功例子在職場上所面對的窒礙,再完善現有計劃配合,吸引多媽媽加入之餘,亦可帶動其他機構仿效。
提供條件為退休生活規劃 自給自足
事實上,何精怡在初為人母時亦曾經短暫離開職場,作為「過來人」,她指「生小朋友時覺得自己停滯咗」,並自覺幸運可以獲得機會重返職場,因此未來會繼續堅持計劃,「社會上好多女性未必有呢個機會,所以想俾返呢個機會佢哋」。同時,她亦期望以自己的專業,協助過往普遍沒有收入的全職媽媽,學會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財政儲備,自給自足,「呢個係另一個我哋希望透過計劃做到嘅嘢。」
根據經合組織2021年的報告,成員國中的年滿65歲或以上女性獲得退休金收入平均比男性低26%,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勞動人口的兩性參與率不同。何精怡指,女性投資保守,投資股票及基金的比例較男性低,因此退休時累積到的財富亦較男性少,惟女性的平均壽命卻較長。她指,全職媽媽重投職場之餘,亦可學會為退休做準備,對個人、對整體勞動人口亦有利。
離開職場20年 「覺得自己係隱形人」
宏利MPF透過「Future Mumpowered」聘請的首名媽媽員工,為離開職場已20年的Jo,她在子女已成年、並獲得家人支持下,決定重投工作。Jo表示,離開職場20年令她與社會脫節,重投社會之前覺得自己是「隱形人」,而「返咗工之後,我重新認識社會,自己亦變得更開朗、更願意分享內心感受。」
重新認識社會後變開朗
Jo在離開職場前曾從事十多年文職,但相隔廿年,她形容是「兩個世界」,社會變遷大,不少事情都要重新學習,包括如何使用影印機;同時又要重新適應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前做只係要處理屋企嘅事,只須要諗點樣做,而家要諗點樣同人溝通去做」。雖然如此,Jo仍期望多學習後,可嘗試更多不同崗位。
何精怡表示,Jo要負責公司活動上的行政及統籌等,初時表現緊張,但熟習後會主動提出建議,而她自帶的媽媽氣場、加上表現出普遍媽媽都有的細心特質及親切,與同事合作愉快,並因而感染其他部門主管主動要求聘請媽媽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