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人民日報》周二刊登由中國財政部撰文文章,表示國家要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並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又將研究擴大政府債券櫃枱銷售品種和規模,以提升金融供給質量。
財政部: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組合拳」
財政部於文章「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習《習近平關於金融工作論述摘編》」內,指出,協同配合的財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給質量的強大動力。宏觀取向上,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協調,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組合拳」,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
文章又指,內地要完善境外主權債券發行長效機制、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等;微觀管理方面,要統籌運用政策性金融、貼息獎補、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撬動更多資金服務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財政部提出「金融活,經濟活」
有關資本市場方面,財政部指,將完善資本市場稅收制度,健全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着力優化直接和間接融資、股權和債權融資比例關係,協同優化募投管退的制度環境,更好發揮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提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財政部補充,多樣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是匹配高品質發展金融需求的基本保證。要有效發揮財稅政策引導和撬動作用,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5篇大文章,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