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1-12-28 04:30:00
日報

明日收爐|沽新舊經濟 寵電信能源 港股北水吸資額縮半

分享:
港股通今年淨買額逾3,200億元。(資料圖片)

港股通今年淨買額逾3,200億元。(資料圖片)

年│度│回│顧

港股在2021年只餘下3個半交易日,港股通更只餘下今日最後一日,全年交易便完結,本月滬深港通暫共錄淨買額逾5百億元,終止上月走資局面,並為今年2月後10個月來最高,累計全年淨吸資超過3,200億元,惟較去年全年的逾6,600億元大幅縮水近52%。本報綜合中央結算系統數據統計,今年無論新經濟抑或舊經濟股均受內地投資者摒棄,科技、內銀、內險及內房都成套現目標;相反已多年受投資者忽視的能源及電信股,今年卻站在市場鎂光燈之下,連帶內地投資者亦青睞。

雖然深港股通今年仍錄明顯吸資,但兩地合共的港股持倉額約2.25萬億元,只較去年底多近1,800萬元或8.5%;以股份數目計,則只升5.6%。

美團金山飛鶴 失愛股地位

北水持倉未有大進帳,主要受累中資科技股今年市值大蒸發,以及部分重磅科技股成內地投資者套現目標。例如今年持倉額跌勢最急者,為小米集團(1810),持倉大減近四成或355億元,至餘下約535億元,主要因為股價今年勁瀉近44%,惟以股份數目計,實際北水今年增持了6.3%;至於市值縮水、北水又沽的科技股,要數美團(3690),港股通持倉減293億元或27%,至787億元,為小米後,持倉金額縮水最大港股。其他捱沽的科技股,有一度為北水愛股的金山軟件(3888)及中國飛鶴(6186),今年持倉額分別少61%及59%,以持倉股份計亦分別縮45%及30%。

平保港股通持股 勁縮逾六成

今年資金流向的另一個特點,是新舊經濟股交替受寵的情況不再,新經濟股捱沽之際,北水亦同時拋售金融及內房。四大內銀今年北水持倉額減幅介乎75億元至266億元,遭掟貨最誇張者為中國平安保險(2318),目前北水持倉額只餘下38億元,較去年勁減129億元,減幅達77%,以股份數目計減幅亦高近62%。

不過內地投資者亦不是一面倒盡沽科技股,騰訊控股(700)今年挫18.4%,相較之下較其他同業表現佳,北水連年的掃貨行動亦沒有停止,今年騰訊港股通持倉額淨增409億元,至2,792億元,繼續成為港股通最大持倉額股份,雖然以額度計今年增長幅度只有17%不算高,但以股份計的增幅則有42%,顯示北水愛股地位仍穩如泰山。

中移動受捧 持倉額淨飆700億

不過要數今年的北水大贏家,是石油、電訊、電力及資源股。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復甦的概念下,中海油今年北水持倉股份大升3.7倍,持倉額亦飆4.3倍,電力股則以華潤電力(836)及中國電力(2380)最受捧,其他受惠復甦概念的北水掃貨目標還有中遠海控(1919)及兗州煤業(1171)等;但額度增加最多者為中國移動(941),大增7.8倍或700億元,中國電信(728)額度亦飆5.8倍。

分析:中概股回流吸引資金南下

展望來年,市場普遍認為在港股低估值下,北水南下情況會持續。第一上海的報告指,美國上市中概股回流港股、加上內地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預料兩多內地企業選擇來港,會吸引更多資金南下,該行預測恒生指數明年最牛可見30,000點,即較上周五收市23,224點,有29%潛在升幅,預測市盈率最高14倍。

adblk6
美團為內地投資者今年套現最大目標。(資料圖片)

美團為內地投資者今年套現最大目標。(資料圖片)

明日收爐|沽新舊經濟 寵電信能源 港股北水吸資額縮半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