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9-21 13:46:25

歐洲企業對華投資漸失信心 抗疫政策是主因

分享:
歐洲企業對華投資漸失信心  抗疫政策是主因

多個歐洲組織發布的對華投資研究顯示,歐洲企業對華投資漸失信心。(網上圖片)

歐洲商會警告,歐洲企業對於在中國投資正在失去信心,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亦正被蠶食,最主要原因是中國採取「不靈活且不一致」的防疫政策。有諮詢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來自歐盟及英國的在華投資減少,降至略低於20億美元。

歐洲商會總裁Joerg Wuttke引述報告表示,正當其他國家在過去一年致力於全球化,中國卻轉向內,令中國與世界各地形成「強烈對比」。他說,「世界各地透過群體免疫共存,而中國卻要等到擺脫Omicron[病毒],這當然是不太可能。」

adblk6

他表示,自疫情開始以來,沒有新的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除最大的歐洲企業外,大家都在失去興趣。「他們甚至不想考慮中國。」他還說,企業的偏好「顯然是東南亞、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區」。

不想考慮中國  偏好東南亞印度等

除新冠疫情外,商會亦表示,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停滯不前、歐洲公民離開中國、中國員工出境的限制以及商業更趨政治化,都損害中國的吸引力。歐洲企業探討或計劃將投資轉往其他市場的數目仍破紀錄。

商會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應避免反覆無常的政策轉變,深化與歐盟的合作,並增加國際航班,而歐盟則應積極主動與中國接觸,拒絕脫鈎的呼聲。商會亦希望,在下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後,中國能夠放鬆入境隔離限制。

另外,紐約時報引述紐約研究公司榮鼎諮詢一份分析顯示,來自歐盟和英國在新工廠和其他設施上的所謂綠地投資大幅下降。報道稱,中國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資統計數據顯示,總體上外商直接投資正在逐步上升,但當中大部分是來自香港的資金,這些資金往往由內地資金組成。

榮鼎諮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來自歐盟及英國的投資降至略低於20億美元,而去年上半年為48億美元。仍在中國進行為數不多的歐洲投資中,大眾等少數德國製造商佔了大部分,這些投資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將中國子公司產生的利潤留在中國,而不是從母國匯錢。

adblk7

德國廠商投資來自中國業務利潤

於本周二,中國瑞典商會亦發布了一份對其成員的調查報告,同樣發現許多成員對中國的投資環境感到悲觀。這個瑞典組織的成員對嚴格的疫情控制感到擔憂,包括對來自海外的人通常實行11個晚上的隔離,以及對國際旅行的其他限制。

adblk8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