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昨日(4日)正式生效。值得注意的是,措施首次明確指出,所有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將與中國內地產品一樣,需正式報關並加徵相同的關稅。這一決策對香港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將綜合《am730》及其他網上報道,分析事件對香港的幾方面主要影響。
特朗普關稅戰|不再享有最低免稅優惠
今次美國官方的發布的文件是由國土安全部(DHS)及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共同發布,指即使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貨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約6,240港元),亦不再享有最低限度免稅優惠,當局會根據供應鏈文件,如原產地證明、訂單、裝箱貨單等,只要判定商品是來自中國或香港,都要交額外關稅。
另外,如果商品主要是在中國內地或香港製造、組裝或加工,即使經第三國轉運,仍可能被視為中國或香港產品,需面臨常規進口關稅、額外的第301條關稅(針對涉及的中國內地產品)和新的10%關稅,以及任何可能適用的關稅。這意味著內地和香港進入美國的貨品將支付較高稅率。
特朗普關稅戰|報關要求收緊
隨著「低值免稅」優惠的取消,原本符合免稅待遇的低價值貨物現在必須透過正式入境程序進入美國,否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將不會清關或放行任何來自內地及香港的貨品。同時,美國郵政已於4日起暫停接受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入境國際包裹,但信件不受影響。這意味著所有低價值貨物現在必須遵循正式的入境程序。
特朗普關稅戰|以2023年計料面臨逾4億美元額外關稅
根據貿發局數據,2023年美國從香港的進口總額約41.16億美元,當年面臨進口關稅約為5,800萬美元。如果今次徵收10%的額外關稅,香港產品將面臨4.116億美元的額外關稅。若計算進口關稅,香港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將從1.4%上升至11.4%。
特朗普關稅戰|或損港國際轉口貿易中心地位
有報道指出,隨著美國首次對中國加徵關稅涵蓋香港貨物,香港不再享有過去「獨立關稅區」待遇,所有來自香港的產品無論價值多少均需申報,無疑加重了內地及香港商人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成本和行政負擔。這使得香港作為國際轉口貿易中心地位可能受到影響,以往有可能經香港規避美國關稅的做法將不再可行。然而,報道指文件沒提及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