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聽得多,甚麼是「腳中風」?其實腳中風與中風或心肌梗塞成因類似,因為腳部血管栓塞而引起疼痛、麻痺等徵狀。出現腳中風務必爭取黃金6小時,隨快將血塊抽走,否則有可能肌肉壞死而需要截肢!現在先認識其徵狀6個「P」,萬一出事便知道要立即求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外科專科醫生鄭敏樂指出,腳中風即急性的周邊動脈疾病,「常見原因是有血塊流到腳動脈,令腿部血管出現栓塞;其次是本身有慢性的周邊動脈疾病,腳的血管已經收窄,但沒有適當處理,當血流不順暢,血塊積聚,就變成急性腳中風。」
常見忽然劇痛
腳中風的症狀有6個「P」:
鄭敏樂強調患者不一定有齊這6種徵狀,若有懷疑應該立即求診,把握黃金6小時,「若錯過這時間,腿部肌肉可能會壞死,繼而產生毒素,影響心臟和腎臟等器官,造成生命危險。有些長者冬天會長時間蓋著被,不知道已經腳中風,到發現時腳已經出現一圈圈的斑,其實是已經壞死了,需要截肢保命。」
抽走血塊 維持血管暢通
遇到腳中風的患者,外科專科醫生會爭取時間盡快為患者做手術,讓血管回復暢通。最常用的方法是於腹股溝位置開一個小切口,將導管放入血管將血塊抽走。鄭敏樂補充,「若屬慢性周邊動脈疾病患者,同時會做『通波仔』手術,用球囊將收窄位置撐開並置入支架,讓血流回復正常,減低復發風險。值得一提是,若血管收窄位置出現在關節處,便未必可以放支架,此時會採用有藥性的球囊,在撐開血管的同時將藥物黏在血管壁,避免日後再收窄。」及後醫生會找出並處理形成血塊的源頭,例如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或者血管瘤,再作相應治療。
心律或三高問題易致病
血管有血塊形成的原因有二,首先是患者本身有心律不正的問題,例如心房顫動,便容易在心臟形成血塊,並跟隨血液流到腳動脈;其次是血管瘤,例如腹主動脈血管瘤,也可形成血塊並脫落,遊走到腿動脈。鄭敏樂續指,「血管瘤與腿動脈收窄,成因都是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吸煙、肥胖等,與一般心血管疾病相同。」
預防腳中風,最好是定期做身體檢查,因為簡單如心電圖、腹部超聲波已可揪出心律不正、腹主動脈瘤的問題並及早處理;而控制三高、戒煙、做運動及控制飲食維持健康體重,亦可減低慢性周邊動脈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