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人的健康意識提高,不少餐廳亦標榜「健康養生」餐單,而港人常把「預防三高」掛在嘴邊,飲食保持少鹽、少糖和少油已成口號,但究竟是否單憑嚴格控制飲食便可防三高?今集《中風偵查社》主角Kris希望透過控制飲食及勤做運動以降低膽固醇,惟指數不跌反升,到底是Kris用錯方法?還是控制飲食根本沒幫助?
僅靠飲食未必能降低膽固醇
今集主角Kris於一年間持續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惟年尾時進行身體檢查,竟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指數從3.27mmol/L 上升至4.33mmol/L,對此香港中風基金會副主席暨腦神經科專科蔡德康醫生表示:「單靠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嚴格飲食控制,一般最多只能降低百分之十至二十的低密度膽固醇水平,假若患者指數本身較高,或較難單靠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控制膽固醇至理想水平。」
每個人的理想膽固醇指標不一
理想膽固醇水平會因應不同身體狀況而有分別,例如健康人士的理想低密度膽固醇指數應低於2.6mmol/L ,而曾患上中風及心臟病的人士則屬於高危群組,此群組的低密度膽固醇指數應控制至低於1.8mmol/L 。而除了低密度膽固醇之外,總膽固醇水平亦把高密度膽固醇計算在內,高密度膽固醇屬於「好膽固醇」,有助清除血管壁內的低密度膽固醇,從而預防血管閉塞及破裂,因此如發現高密度膽固醇指數上升,則毋須過分擔心。
血管壁變窄或致中風或心臟病發
患者除了可透過血液檢測得知膽固醇水平外,亦可進行血管造影或超聲波觀察血管壁有否增厚或出現斑塊。高血壓、高血糖及肥胖等因素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香港中風基金會成員暨神經外科專科黃秉康醫生提醒市民不應單單只看重膽固醇水平,亦應關注其他指數。假若發現異常便應盡早處理,否則當膽固醇於血管壁上慢慢積聚,造成血管閉塞,屆時便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發。
他汀不耐受者可改用PCSK9抑制劑
由於單靠飲食對於膽固醇指數較高人士來說效用相對較低,因此需額外配合藥物以幫助降低指數。現時主要處方他汀類口服藥物作第一線治療,能有效降低約百分之五十的膽固醇。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肌肉疼痛等副作用,而部分患者服用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後效用並不顯著,這些患者可考慮選擇皮下注射PCSK9抑制劑,除降低膽固醇效果顯著外,按照不同病情,患者只需每2個星期(短效)或6個月(長效)注射一次,對患者來說亦較方便。

香港中風基金會成員暨神經外科專科黃秉康醫生(左)、 香港中風基金會副主席暨腦神經科專科蔡德康醫生(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