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學童在過去三年經歷了飽受困擾的課堂學習,他們很多都難以適應。精神科專科醫生楊禹行醫生發現,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學童在適應上尤其困難。楊醫生發現已經確診患有ADHD的學童,在這三年或因各種因素而未有接受合適的治療(包括服用了不合適劑量的藥物,或甚至自行停藥),而他估計另外有不少本身患有ADHD的學童,因為這三年缺乏正規上課安排,其學習問題未被老師察覺,因而耽誤了診斷,令他們無法接受適時的協助和治療,更使問題日益嚴重。
ADHD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ADHD學童常常在學業上遇到不少困難,令他們感到挫敗,壓力有損他們們自我形象,甚至令他們產生焦慮及或抑鬱的情緒 。除了學習困難,ADHD 學童行為傾向衝動,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導致他們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冒失和不適當的行為,亦會干擾他人或引起他人的不滿。楊禹行醫生發現他們很多時候會在社交群組的即時通訊中和朋友發生誤會或甚至罵戰。這樣的行為更使他們在與同儕交往中感到困惑或被孤立,從而得不到同儕的支援。此外,由於之前疫情關係,學童多留在家。正面來看是增加他們跟父母家人的相處時間,但亦因此而增加雙方的衝突,甚至引發家暴。
ADHD學童有更高的自殘、自殺風險?
對於最近接連發生的學童自殺事件,社會各界都深表關注。導致學童自殘與自殺的因素很多,包括學童未能適當處理來自學習的壓力、家庭及人際關係的問題等。而日益嚴重的網絡社交媒體相關的負面影響亦不容忽視。對於患有ADHD學童也可能面臨更高的自殘或自殺風險。他們經歷長期的學業挫折、社交困難和自我價值觀的下降的影響,。可能導致他們感到無望、沮喪和孤獨,進而增加他們產生自殘、自殺念頭或行為的可能性。
及時診斷及治療ADHD
要幫助那班患有ADHD的學童,一定要採取「早發覺、早診斷、早治療」的策略。家長及老師應關注學童學習上的壓力,留意他們的情緒改變,了解他們的困難,並及早轉介至專業人士(例如學校社工、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會通過評估學童精神健康以作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治療ADHD通常結合了多種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行為療法和學習上的調適和支援。隨著大多數學童都回復全日課,長效藥物更為合適。藥物治療通常使用刺激劑藥物,例如甲基苯丙胺(Methylphenidate)或利右苯丙胺(Lisdexamfetamine),或非刺激劑藥物,例如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行為療法通常包括家校合作,在管理孩子的行為、提高自我監控和組織能力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導。 學習上的調適和支援包括學校提供有關特殊教育需要(SEN)服務,例如個別化的學習計劃、減少功課負擔和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等。家長、學校和醫療團隊要互相配合,才可讓學童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