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
2024-04-03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紅麴」風波 掀健康疑慮 控制膽固醇水平 低劑量他汀類藥物或更見效

分享:
健康解碼|「紅麴」風波 掀健康疑慮 控制膽固醇水平 低劑量他汀類藥物或更見效

健康解碼|「紅麴」風波 掀健康疑慮 控制膽固醇水平 低劑量他汀類藥物或更見效

紅麴保健品掀起的健康風暴,至今已有多人在服用後,因腎臟等部位出現症狀而要入院。事實上,紅麴在發酵過程中會製造出降膽固醇物質,惟因份量不穩定,或會衍生健康風險;相反,研究指低劑量他汀類藥物,比起保健品,更能減低心臟病及死亡風險,市民應按身體狀況,諮詢醫生是否需要用藥。

他汀類藥物(Statins)被視為最有效降膽固醇的藥物,歷史上,最早被發現的他汀類藥物是由黴菌提煉,但有部份黴菌分泌的毒性太強,並不適合使用,經過科學改良藥性之下,成為了如今被一線使用的藥物。至於紅麴,則在天然發酵過程中同樣會產生類似他汀類的物質,然而份量不太穩定,服用過量或同樣會衍生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adblk6

 

疑發酵條件欠佳 衍生不良副產物

對於今次事件,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指出,這或與紅麴的發酵條件不理想有關,例如環境衛生欠缺理想,使其生產出不同副產物,其中一種名為「橘黴素」(Citrinin)的物質,研究就指過量的情況下,會增加肝臟、腎臟及其他器官罹患癌症的風險。

的確,近年有不少市民傾向服用保健品去維持心血管健康,謝醫生亦明白坊間的想法,認為「只有藥物才有副作用及毒性,保健品並沒有危險性」,然而今次事件正好反映這是錯誤觀念。他並引研究指,低劑量他汀類藥物,比起保健品更能有效減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

 

四類人士 應透過藥物控制膽固醇

控制膽固醇水平固然重要,但在甚麼情況下才應用藥呢?謝醫生認為,只要藥物的好處多於壞處,就應開展療程。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引,以下四類人士便應透過藥物管理膽固醇水平︰一、曾患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及中風;二、壞膽固醇水平高於4.9mmol/L;三、糖尿病患者(因他們將來患上冠心病風險會較高);四、按年齡(年齡40-75歲),膽固醇水平及高危因素分析,評估未來年中風或心臟病風險超過7.5%。假如未有心腦血管毛病或糖尿病,純粹膽固醇偏高,可以先透過改善飲食及飲食習慣,如仍未達標便應考慮用藥。

adblk7

謝醫生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人士,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助預防心臟病、中風,甚或減低死亡率。不過,藥物始終有其副作用,故此在療程期間,需要定期評估健康指標,如副作用過多,可以考慮其他藥物,包括一些能減低膽固醇吸收的藥物或針劑︰「處方藥物的份量需要根據病情調校,直至達到膽固醇水平處於健康的目標。」

對於有人覺得「西藥少吃為妙」,謝醫生估計,在藥物條例管制下,許多藥物或會在標籤上列明為「毒藥」,因不正常過份攝取或會對身體有害,市民往往會因此覺得不攝取就是最好。

adblk8

除了藥物,謝醫生建議透過飲食去避免膽固醇水平過高,但要留意的是,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並沒有上限,舉例說,美國的食物指引已撇除了進食蛋黃的上限,因食物中之膽固醇導致壞膽固醇偏高僅佔兩三成,大部份壞膽固醇也是由肝臟製造,或與個人基因,以及與身體過份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有關。故此,他建議市民日常飲食中,應留意含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經過高溫處理的烘焙製品及油炸食物),避免過量進食。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