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2021年有5,978宗新確診個案,當中三成半屬於第一至三期的早期肺癌。早發現早治療可提升治愈率,惟第三期患者治療後仍有愈七成的復發風險。而術後免疫治療則可為患者減低57%的復發機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表示,肺癌的5年存活率,由第一期的72.4%會遞減至第四期的7.8%,因此及早發現是治療的關鍵,「可是早期的肺癌並無徵狀,低劑量肺部電子掃描(LDCT)是唯一有效檢測早期肺癌的篩查手段。」於台灣進行的地區性高風險肺癌篩查,第3年結果顯示早期個案佔85%,較之前的約35%,及早發現比例大幅上升。「希望香港亦可開始篩查,有望推高發現早期肺癌的比例。」
鞏固治療效果
早期肺癌的治療方面,主要靠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加上術後化療希望減低復發率。惟調查發現即使接受了術後化療,5年復發風險仍高(1B期約45%、第二期約62%、第三期約76%)。鄭志堅續指,「研究發現,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PD-L1免疫蛋白的表達高達50%或以上,術後接受免疫治療,能夠鞏固治療效果,復發風險比傳統方法大減57%。」惟早期肺癌使用免疫治療並未納入安全網,患者須自費治療,若經濟上未能負擔,則須面對較高的復發危機。
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若肺癌復發,即以晚期治療方式處理,患者往往要面對體力急劇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醫藥費亦相當沉重。病人組織「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提出關愛基金數據,「政府醫院每名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治療費用約為40萬港元,還未計算其他藥物、手術、住院等費用;若自費接受術後治療的話,藥費平均每年需要60至180萬港元。」
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認為,術後免疫治療有助早期患者增加完全康復、重投社會的機會,減低未來醫療開支;她促請政府盡快將早期肺癌術後免疫治療納入安全網,「這同時有助政府長遠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美國有研究指,安排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術後輔助免疫治療,5年內減少8.32億美元相關開支,包括藥物、住院、生產力缺失、安寧照顧等直接及間接費用。」
六十多歲、不煙不酒的王太在身體檢查時偶然發現肺部有陰影,進一步檢查確診3A期肺癌,經手術切除腫瘤後,醫生建議接受化療及術後免疫治療,藥費為每3星期二萬多港元,需要共17次療程。因藥費昂貴,王太頓時感到徬徨,幸而丈夫為退休公務員,可享藥費減免才得以積極治療。王太憶述,覆診時遇到不少年輕癌症患者,其中一個為廿多歲的肺癌少女,有感她尚年輕,還有很多事情未經歷,希望政府能幫助這些年輕人,將早期肺癌術後免疫治療納入安全網,增加患者治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