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酸辣米線,還是麻辣火鍋,都很受無辣不歡的饕客歡迎,但有時加辣後痔瘡發作,就會思疑是吃辣所致。但其實痔瘡發作與吃辣無大關係,反而是如廁踎坐的時間太長,以及排便時用力擠壓,導致直腸黏膜暫時翻脫或肛門充血,長期更會令附近組織變得鬆,病情亦更易發作。
人到中年組織鬆弛
事實上,即使肛門健康正常,但若因為便秘或其他原因而過度用力擠壓,不需十分鐘便已經會令肛門充血或直腸黏膜翻脫,尤其是人到中年,全身的組織都開始有鬆弛下垂的影響,血管和軟組織亦逐漸老化,自然容易出現痔瘡等問題。
如果如廁後發現有出血,宜找醫生做準確的診斷,縱使多數是痔瘡引起,但也可能是大腸癌所致。假若證實是痔瘡,可透過調整生活及如廁習慣改善,甚至可以藥物及手術等處理。
避免踎坐過久
既然痔瘡發作與如廁時間和力度有關,避免踎坐過久及預防便秘可能是防止痔瘡的有效果方法。首先如廁時要專心,別分神玩手機,否則可能半小時後仍未成功排便。其次是日常飲食要攝取足夠的纖維和水分,減少便秘的機會。
改變如廁姿勢
有時改變如廁姿勢都有助大便排出,原因是排便是腹部、盆骨與肛門的協調運動而成,並不只是單靠肛門施力,而改變排便姿勢為蹲姿或墊高雙腳,配合身體微向前傾,可以間接改變乙狀結腸的屈曲度,能幫助大便排得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