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發病年齡相對其他癌症早;而20至44歲的群組中,鼻咽癌發病率更是眾癌之冠。這年紀正值事業和家庭的黃金期,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提升存活率最為重要。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和吊鐘上方之間,「鼻咽癌具侵略性,可以在幾個月之間由第一期發展至第四期,故有約八成沒有接受檢查的患者,確診時已屆中晚期。而早期鼻咽癌治愈率高達九成,因此及早發現十分重要。」
易與鼻竇炎混淆
一如其他癌症,鼻咽癌早期的徵狀未必明顯,即使有徵狀,亦易與鼻敏感、鼻竇炎混淆。謝耀昌解釋,「較常見的病徵,會有因腫瘤阻塞引致鼻塞、鼻涕帶有血絲、因壓著耳鼻間平衡氣壓的管道引起耳鳴、偏頭痛,以及擴散至頸側淋巴令其脹大等。」要分辨良性或者惡性,謝耀昌提醒癌症的徵狀只會惡化不會好轉,同時如果頸側淋巴脹大而沒有痛楚,更應立即求醫。
EB病毒檢測可作篩查
居於南中國和東南亞、吸煙、飲酒、多吃醃製食物、多接觸甲醛、有家族病史人士有較高風險患鼻咽癌。值得留意的是EB病毒感染,有九成的鼻咽癌患者體內會找到這病毒,不過並非所有EB病毒感染者,都會患上鼻咽癌。
謝耀昌續指,內窺鏡檢查雖是診斷鼻咽癌的黃金標準,亦可抽取組織作活檢,但始終有入侵性,「如透過早期鼻咽癌DNA檢測,抽血檢測有否EB病毒DNA作為篩查,就可免卻辛苦的檢查程序,也能找出沒病徵的隱形患者,適合作為鼻咽癌篩查。」若測試結果呈陽性,便做下一步檢查以確診。早前香港一項研究亦發現,經過鼻咽癌DNA檢測再確診鼻咽癌的患者,有七成人屬初期,三成人屬中晚期,有效提早發現及早治療。而近年的次世代DNA測序技術,再提高了EB病毒檢測精準度,有助更準確找出鼻咽癌患者。
電療化療主導
確診鼻咽癌後,會先以磁力共振及正電子電腦掃描確定腫瘤範圍並分期,再制訂治療方案。有別於其他癌症以手術切除腫瘤,電療才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利用高能量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狀況加入化療,增加治療成效。
45歲的陳先生是過來人,去年10月發現頸側淋巴有一粒小硬塊,但以為只是熱氣;同時早上起床時鼻水帶有少許血絲,由於只維持了一星期,也沒有理會;直至另一邊頸側淋巴都出現硬塊,遂向耳鼻喉科醫生求診。經內窺鏡檢查抽取組織化驗後,證實是惡性腫瘤,並轉介至臨床腫瘤科。謝耀昌為陳先生作EB病毒DNA檢測和造影檢查,發現病毒指數非常高,而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和骨骼。經歷化療和同步放化療療程之後,過程雖然辛苦,幸今年3月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所有腫瘤已經消失,目前採用口服化療藥作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