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為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晚期病人由於無法切除腫瘤,一般會接受免疫療法,惟逾八成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就此進行研究,發現出現抗藥性的患者在服食口服標靶藥後病情受控,生存期中位數更可達14.3個月;而接受放射治療(電療)後,生存中位數更可達24.5個月。
肝癌常見於4、50歲的人士,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導致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指,肝癌的病因不斷演變,除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外,俗稱脂肪肝的代謝障礙相關脂肪變性肝病也是原因之一。
逾八成患者現抗藥性
治療早期患者一般會以手術或消融方式;中期會接受俗稱「大脾針」的肝動脈栓塞術。而晚期患者則主要為藥物治療,最常用的為免疫療法,雖治療初期效果良好,但有逾八成患者在接受療法7個月後出現抗藥性,須轉用口服標靶藥或電療進行二線治療,不過現時醫學界仍缺乏前瞻性數據作為參考。
一年存活率近五成
中大醫學院為此於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與韓國兩間醫院進行研究,共招募47名過去曾接受免疫療法、Child-pugh評分A級,及曾接受一線或二線治療之患者。參加者會服食標靶藥cabozantinib,而研究人員每6個月就會跟進一次,結果發現,患者的中位無惡化存活期達4.1個月,76.6%病情穩定,6.4%人的腫瘤更出現縮小。另外,一線治療前的中位總存活期可達14.3個月;二線治療前則有6.6個月,一年存活率為45.3%。
立體定位體部放射治療
研究團隊亦進行了有關電療的研究,回顧了2016至2022年期間105名曾接受電療的肝癌患者,發現有5人曾在免疫治療後進行,於是分析有關數據,發現如病人肝內的腫瘤數目不多,接受免疫治療出現抗藥性後,如再轉用電療,其生存期中位數可達到24.5個月,而且未有出現任何顯著的副作用。
如肝臟腫瘤在接受免疫治療後,只有小部分出現抗藥性,而其餘腫瘤尚受控,就可稱為寡進展性肝癌。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助理教授陳瓏醫生指,這個情況下可進行立體定位體部放射治療,透過較少分次的照射提供高劑量及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對準出現抗藥性的腫瘤,而其餘腫瘤則繼續接受免疫療法。
陳林指,研究結果令人感到振奮,期望是次研究可為臨床及肝癌治療指引提供參考數據。有關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