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是一個難處理的癌症,有「癌症之王」的稱號,因為它沒有初期表徵,一般的身體檢查也不會發現,而且容易擴散,很多時到晚期才確診,同時也缺乏有效的治療。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現甘草中的異甘草素具有抗癌的作用,而且與化療具有協同效應,成為胰臟癌治療的新希望。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高加信博士表示,「胰臟是人體重要器官,負責產生大部分消化酶,包括胰島素。患者若因不同原因切除了胰臟,將會引致糖尿病。」故此胰臟癌患者不能將整個胰臟切除,亦令適合手術治療(惠普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減少至約20%。
死亡率逾九成
手術要同時切除十二指腸,再將不同器官接駁起來,風險頗高,而術後復發風險亦高;至於不適合手術和已出現擴散的患者,暫時只有化療可用(吉西他濱),惟有效率只有10%,多數患者於1至3個月內出現抗藥性,化療本身的毒性也不適合長期使用。高加信續指,「全球數據指胰臟癌死亡率達93%,5年存活率僅12%。尋找胰臟癌新治療方案的迫切性很高。」
令癌細胞凋亡
甘草在中醫藥中常作調和之用,加強療效、減低毒性,而今次浸大研究團隊透過網絡藥理學,就胰臟癌潛在疾病標記物,以及甘草中的植物化學物具備的生物治療活性作篩選,發現異甘草素或具有療效。高加信稱,「異甘草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調節、保肝和護心作用。我們利用兩組人類胰臟癌細胞株做實驗,發現使用濃度為12.5和25微克分子的異甘草素,可減癌細胞存活量五成和八成,有效令癌細胞凋亡。」
抑制自噬功能
癌細胞的自噬增加,會促進癌細胞生長。高加信指出,「另一重點是異甘草素可以通過阻斷細胞自噬,抑制胰臟癌惡化。很多抗癌藥都做不到抑制自噬的功能。」細胞實驗亦發現,異甘草素與化療藥同用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增加化療藥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團隊進一步利用小鼠模型研究異甘草素的功效,結果發現異甘草素治療胰臟癌的功效與吉西他濱相若,而副作用更少,副作用包括白血球和紅血球數目減少、體重減輕等。
增加T細胞
異甘草素的抗癌活性,可從基因方面說明。高加信解釋,「從分子對接分析顯示,異甘草素以『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為標靶,而它是胰臟癌主要基因突變的下游效應物,異甘草素與之產生相互作用而殺死癌細胞。」研究同時發現,異甘草素增加了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的數目,對免疫治療或有幫助。「研究證明了異甘草素能夠全面地對抗胰臟癌,為患者帶來新希望。團隊將會繼續研究工作,希望在10年內可以臨床使用。」高加信最後提醒,若長時間每日服用3克或以上甘草,當中的甘草酸成分或造成腎衰竭及高血壓,使用前宜先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