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臟癌成因|患1病增患「癌王」風險6倍 醫生揭5類人最高危
胰臟癌是香港五大致命癌症之一,亦被稱為「癌王」,但其具體成因仍然未明。有醫生指出,如果患上代謝綜合症,有可能會令胰臟脂肪形成,結果會令患上胰臟癌風險增加6倍。另外,5類人屬於高危人士,容易出現脂肪胰臟問題。
為甚麼脂肪胰會導致癌化?
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脂肪肝相對普遍,但脂肪胰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其發病率高達16%。根據最新研究,胰臟癌患者中有高達62%存在脂肪胰,屬於正常人的6倍。林醫生續解釋,由於過多的脂肪細胞會增加血液中的促發炎因子,同時降低抗發炎的細胞因子IL-10,造成細胞缺氧,進而促進細胞癌化。而脂肪胰與糖尿病、體重指數(BMI0以及慢性胰臟炎密切相關。
日本學者Yamazaki曾提出了一個理論假說,認為胰臟的疾病源自於胰臟內過多的脂肪,這可能導致糖尿病、急性及慢性胰臟炎,甚至是胰臟癌。
50%脂肪胰患者有糖尿病
林醫生指,脂肪胰臟的形成原因與脂肪肝相似。當缺乏運動且攝取過多油膩食物時,體內多餘的脂肪會儲存起來。事實上,胰臟對脂肪的敏感度比肝臟更高,更容易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增加胰島素抗性,最終引發糖尿病。研究顯示,約一半的脂肪胰患者都有糖尿病。
林醫生指,以下2大類人較容易患上脂肪胰臟:
第一類:與代謝綜合症相關
- 腹部肥胖。
- 血壓偏高。
- 血糖偏高。
- 三酸甘油酯偏高。
- 高密度(好)膽固醇偏低。
胰臟癌成因|患1病增患「癌王」風險6倍 醫生揭5類人最高危
- 酒精會導致胰腺細胞被脂肪細胞取代。
如何檢查脂肪胰?
林醫生指,脂肪胰的檢查難度高於脂肪肝。雖然肝臟可以通過腹部超聲波輕鬆檢查,但由於胰臟位置較深,容易受到空氣阻擋,因此需要透過內視鏡超聲波、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來進行詳細檢查。其中,內視鏡超聲波能提供胰臟結構的最詳細資訊。
林醫生亦指出,肥胖是脂肪胰的主要高風險族群。逆轉脂肪胰的關鍵在於:
-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包括含糖飲料、精緻澱粉和過甜的水果。
- 多攝取原型食物。
- 避免飲酒。
-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 控制體重是預防胰臟疾病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