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2021-01-08 10:00:00

【健康快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助達緩解 新冠肺炎期間不應自行停藥

分享: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免疫系統的疾病,雖然現時成因未明,但相信除遺傳外,吸煙、肥胖及患牙周病人士均屬高危。風濕病科專科張錚醫生表示:「患者不但關節發炎或疼痛,甚至有機會出現中風等併發症。而疫情期間大家都會加強清潔,但重複性動作或會加劇患者的症狀。」

藥物治療助控制發炎
在香港,大約1,000人中便有3至4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當中男女患病比例約為1:3。初時患者或會感到疲倦,關節可能會出現輕微不適。當病情惡化,小關節發炎的數量亦會隨之增加。另外,若病情持續活躍,患者或會出現間質性肺炎等併發症,以及增加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adblk6

假如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醫生會按照患者的病況,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旨在盡量控制發炎情況,達至臨床緩解。現時,除傳統的抗風濕藥物外,患者亦有其他治療選擇,包括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藥。生物製劑的治療機制主要透過抑制特定發炎因子或白血球細胞,如甲型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或T淋巴白血球等,以紓緩症狀及減少發炎,比傳統藥物更為有效。生物製劑需要經靜脈或皮下注射,而不同藥物的注射次數亦有別,由每星期一次至每月一次不等,患者可按其需要去選擇。口服藥物與生物製劑的藥效相若,亦有其優勝之處,但使用此類藥物或增加「生蛇」的風險,而部份口服標靶藥需經由肝臟或腎臟分解,故有嚴重肝腎功能問題的病人在用藥上需多加留意。患者的病情不一,因此應與醫生商討,尋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疫情下控病尤重要
疫情對每一個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亦不例外。在疫情下維持病情的穩定性尤其重要,張醫生建議:「患者應建立運動習慣,亦要注意個人衞生,減低感染風險。患者不應自行調校藥物的劑量或停藥,以免其後病情復發,需使用更多的劑量才能控制病情,得不償失。」而疫情期間少不免時常進行清潔及消毒,而重複性動作或會傷及患者手指及手腕的關節,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另外,由於患者出現抑鬱等情緒問題的機會較高,疫情或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

adblk7
風濕病科專科張錚醫生

風濕病科專科張錚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