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痔瘡,大家可能會感到尷尬,甚至因此而置之不理。但痔瘡屬都市人常見疾病之一,除了令患者如廁時感到痛楚及大便帶血外,患者走路或坐下時或因摩擦到痔瘡而出現疼痛,令人「坐立不安」,並影響日常生活。其實,治療痔瘡並沒有想像中複雜,如果情況輕微,患者只需要在診所透過儀器處理,並非一定要進手術室接受手術。
痔瘡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 嚴重程度分一至四級
痔瘡是由於肛門內一些軟組織及靜脈出現異常充血而形成,常見病徵包括:流血、痔瘡凸出、出現痛楚等等,主要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外科專科譚慧賢醫生表示:「如果纖維攝取量不足及飲水量較少,大便變得不暢通,排泄時需要使用更大力量,長時間持續的話便會形成痔瘡。」除此之外,孕婦及肥胖人士也屬於高風險群組,由於他們的腹內壓力較大,阻礙了肛門部位的血液循環,更容易引致痔瘡。
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在直腸內,有一條齒狀線的界線來分開直腸內部及外部,在齒狀線以上出現的痔瘡屬內痔,齒狀線以下屬外痔,而混合痔是在齒狀線上、下都出現痔瘡。除了分為不同類型外,醫學上也將痔瘡的嚴重程度分為一至四級,醫生會按照痔瘡類型及嚴重程度來決定對應的治療方法。
嚴重痔瘡需考慮手術切除 新式痔瘡槍手術助減低手術痛楚
譚醫生指出:「一些病情較輕微的患者,醫生可能使用橡筋圈結紮術處理。橡筋圈結紮術的原理是使用特製的橡筋圈將痔瘡的根部紮著,讓血液不能到達痔瘡,繼而讓痔瘡自行脫落。」使用這個治療方案無須麻醉,並可於門診或日間醫療中心進行。但對於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例如:已經達三或四級痔瘡,醫生可考慮透過手術形式為患者治療。手術主要可分為兩種,分別是傳統痔瘡切除手術及較新式的痔瘡槍手術。傳統痔瘡切除手術直接將患處的痔瘡切走,傷口便會在齒狀線外邊的肛門位置,患者較容易感到腫痛,復原時間亦較長,但長遠來說效果較為持久。而較新式的痔瘡槍手術,原理是將痔瘡上方環狀的直腸黏膜切走,繼而將整個痔瘡位置拉進肛門內,從而減輕患者的病徵及流血量。手術帶來的痛楚較少,但復發機會相對較大。譚醫生提醒:「雖然這兩種手術方法各有好處及局限,但選擇手術形式前需要先由醫生作詳細評估,再為患者選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以上資訊由譚慧賢醫生提供
Johnson & Johnson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