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張姓老翁年初因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就醫,檢查後赫然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阻塞膽汁。](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2-09/%E8%83%B0%E8%87%9F%E7%99%8C%E5%BC%95%E7%99%BC%E9%98%BB%E5%A1%9E%E6%80%A7%E9%BB%83%E7%96%B8%20%E8%82%9D%E5%85%A7%E8%86%BD%E9%81%93%E9%87%91%E5%B1%AC%E8%A3%9D%E6%94%AF%E6%9E%B6%E6%95%91%E5%91%BD_0.jpg?itok=sEF5S14B×tamp=1739046681)
75歲張姓老翁年初因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就醫,檢查後赫然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阻塞膽汁。
75歲張姓老翁年初因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就醫,檢查後赫然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阻塞膽汁,術後黃疸指數順利恢復正常值,大幅減緩痛苦,也讓他能在清醒狀態,與家人們共度最後靜好時光,讓家屬感謝不已。
電療+新藥治療成效欠佳 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樹湖表示,患者雖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但他仍接受多次化療電療及試驗新藥,可惜後續出現嘔吐、敗血症等強烈副作用,效果並不顯著,且肝臟轉移腫瘤不斷腫大,其中有一顆腫瘤就位在肝門區,正好就是左右兩肝及膽道匯流部位,造成膽汁淤積,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併發症,若未適當處置,恐怕會引發敗血症、出血傾向甚至肝腎衰竭。
![電療](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2-09/cancer-news-not-all-patients-have-easy-access-to-radiation-therapy-1440x810.jpg?itok=4CfJoqeh×tamp=1739046681)
患者接受多次化療電療及試驗新藥,但療效欠佳。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安裝體內支架體外引流膽道
許樹湖醫師指出,經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採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安裝體內支架,但由於膽管阻塞過於嚴重,僅能安裝一支暫時塑膠支架引流左側膽道,再同時安置「體外穿肝引流管」,將嚴重淤積的右側膽管引流體外。
只是體外引流管會對患者翻身造成不便,且會增加傷口疼痛感,於是決定將原本右側的體外引流管,透過內視鏡導線拉進體內,隨後將體外引流及體內塑膠支架都移除,最終置入「肝內膽道金屬雙支架」,至少可引流肝內75%以上膽汁引流量至腸道,手術過程中需避免出血、腸道穿破等風險,且一次同時置入雙支架,相對難度極高。
![膽道金屬支架](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2-09/Biliary-stent-2.jpg?itok=Q2daBqfv×tamp=1739046681)
於肝臟膽道內植入支架,可以引流膽汁。
胰臟癌預後不佳 出現黃疸恐危急
許樹湖醫師也提醒,胰臟癌預後普遍不佳,未接受治療者若出現黃疸,平均存活更可能不到半年,即使可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約一年,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早期預防、早期治療,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莫名爆瘦、腹瀉、上腹痛及背痛,或者出現阻塞性黃疸等症狀,都建議盡快就醫,避免症狀惡化。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