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3-13 06:00:00

驅趕春日濕滯

分享:

十個香港人九個都話自己「濕重」,尤其踏入春季,天氣濕漉納悶,更是令人感到倦怠和沒胃口,渾身不自在。這到底是天氣影響心情引發的不適,還是真的是一種病?室內濕氣可以用抽濕機解決,體內的濕氣又如何清除呢?看看中西醫有何對策。

撰文︰Suki Wong、Carrie Chang
 

註冊中醫 
温愛詩博士

註冊中醫 温愛詩博士

註冊西醫 岑俊彥

註冊西醫 岑俊彥

濕重是一種症狀
《內經》中記載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註冊中醫温愛詩博士指出「濕重」不是病,是一種症狀,當中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當中再分「外濕」和「內濕」。

外濕屬於外邪,稱為濕邪,多數是由於氣候潮濕或居地潮濕引起,濕性趨下,容易積聚留滯,影響臟腑功能失調,繼而形成內濕。濕邪又可與寒、熱相結,濕邪侵襲人體而致水濕停留體內,形成不同徵狀的濕證。

至於「熱」可分為暑與火兩種。因南方長期炎熱,暑與火熱區分不大。當人體受熱邪入侵,陽熱之氣鬱伏於內,身熱不揚,不得外泄,症狀或不明顯,但熱邪具升騰的特性,若受外感觸發,便成溫病。

現香港正值春季,温愛詩指因香港位於中國的嶺南地帶,四季不如北方般明顯,自古以來都是山林瘴氣,大霧而且濕度相對較高,所以這季節身體容易積存濕氣。五運六氣學說,中醫治病先汲取當時的天文、地理、氣象、風土相關資料。把環境致病因數歸納為『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朱丹溪:「六氣之中,濕熱為重,十居八九」。


濕熱易致病
根據天文台資料,在1981至2010年間香港全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其中有11個月超過70%,更有7個月超過80%,全年平均相對溫度攝氏23.9度,其中有10個月超過攝氏20度。温愛詩指出天氣跟身體聚集濕氣都有莫大關係,「由於南方氣候長期潮濕和炎熱,濕、熱相結合,謂之『濕熱』;或因素體陽盛,濕從熱化而致濕熱。濕熱互結,纏綿難愈。」

温愛詩說濕重常見病徵是面色發黃、頭身困重、口乾又不太想飲水、皮膚丘疹發癢,小便短赤不利,大便溏而不爽。濕熱形成系列皮膚疾病最為常見,例如:痤瘡、濕疹/特應性皮炎、風疹塊(蕁麻疹)、皮膚真菌、脂溢性皮炎、體癬、脫髮、銀屑病和念珠菌等。


嗜生冷少運動易聚濕
香港人對生冷和煎炸食物尤其偏愛,温愛詩直言這亦是聚集濕氣的原因,「生冷食物削弱脾胃功能,濕從內生;嗜食煎炸、辛辣燥熱的食物,加上長期熬夜,耗盡精、氣、神,使脾氣虛弱,濕久化熱。」加上都市生三餐不定時,平時多以車代步,缺乏運動,使濕邪於身內蘊積,日久形成濕證。中醫角度「濕熱」的比例亦影響治療方案。

濕重熱輕:治療方法是宣氣化濕,佐以淡滲。
熱重濕輕:治療方法是清熱化濕。
濕熱並重:治療方法是清熱為主,兼化濕邪。
 

adblk6
香港天氣潮濕,身體容易積存濕氣。

香港天氣潮濕,身體容易積存濕氣。

濕重會引發很多皮膚問題。

濕重會引發很多皮膚問題。

冷飲、煎炸食物都是加劇濕氣聚集的「元兇」。

冷飲、煎炸食物都是加劇濕氣聚集的「元兇」。

時令菜蔬提升陽氣去濕重
温愛詩認為濕重已誘發病症的話宜見醫師診症,因為濕重的病因很多,不了解而胡亂吃成藥偏方等,或令病情更嚴重,切忌延誤診治。

其實從中醫學角度而言,防患於未然是治病的第一步,温愛詩指為免身體繼續累積濕氣,最好這段時間避免進食滯膩濕毒之物,例如海鮮貝介類以及糯米等;另外,多吃發陽氣的食材,有助排走體內濕氣。温愛詩指出有利生發陽氣的食材包括:葱、薑、蒜、韭菜、蕎菜,特別是蕎菜,稱為清明蕎菜,僅在春天約三、四月間清明前後才有的時令菜,以蕎菜作為主料的清明小炒,食後可振奮陽氣,同時可以去除濕氣。温愛詩謂:「冬天是進補的時機,就算不刻意吃補品,也難免會吃到羊腩煲之類暖身食物,養分一整季儲存下來,到了春天便是時候慢慢排走,免得助長濕氣累積。」

除了食物,温愛詩指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排濕。「保持吃七、八成飽的習慣,減少胃腸滯膩,對袪除濕氣有幫助。」另外,她認為南方人有飲用下火涼茶的習慣,也是對減輕體內濕氣有所裨益,不過需先因應體質才決定是否飲用,以免適得其反。


運動亦有助袪濕
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學說上,陽氣是一種能量在運作的狀態,經過冬天蟄伏已久,是時候「釋放」陽氣讓它活起來。温愛詩解釋:「春天運動可以強化陽氣,有助袪濕,不過因為陽氣於冬季隱藏多時,不宜一下子就激動起來,所以春天不宜作劇烈運動。」八段錦、太極、競步(急步行走)這些較溫和的運動,會比較適合這陣子進行。
 

薑、韭菜都被視為可增強陽氣的食物。

薑、韭菜都被視為可增強陽氣的食物。

吃得過飽影響消化之餘,亦令濕氣聚體。

吃得過飽影響消化之餘,亦令濕氣聚體。

相對不太劇烈的運動如太極,是春日最佳運動。

相對不太劇烈的運動如太極,是春日最佳運動。

春天常懨懨欲睡
西醫有解釋

在中醫角度,潮濕溫暖的春天,可引致濕氣纏身,令人終日懨懨欲睡;其實西醫亦認為季節轉換可影響身體狀態,例如在春天便特別多敏感症發作,使人身心都呈倦態。


花粉症令人鼻水長流
為何春天常見各類敏感症?西醫岑俊彥解釋,以鼻敏感為例,在欣欣向榮的時節,花開可誘發部分人士的花粉症,他們吸入或皮膚接觸花粉時,便可產生敏感反應。「一旦花粉症發作,會令鼻或皮膚痕癢,或有流鼻水及鼻塞情況;如果症狀嚴重,更可影響睡眠質素,導致白天上學或工作時易睏或常感疲憊。」更甚者,或衍生鼻竇炎或中耳炎,味覺及嗅覺都出問題。另一方面,如若皮膚有花粉敏感,帶來痕癢,亦可令睡眠質素或生活質素大大下降,同樣使人「周身唔聚財」。

除了花粉,香港常見的塵蟎或是其他致敏原,在氣候溫和的時候亦會特別嚴重。「因為塵蟎在溫和氣候容易孳生,其他黴菌亦喜歡濕潤溫和的天氣,此時便是敏感病的重災區。」岑俊彥說。另一方面,溫度及濕度轉變,也可導致部分人出現敏感症狀。不想整日都受症狀困擾?他提醒市民要由減少身邊的致敏原做起。「如想紓緩鼻敏感或皮膚敏感,記得要常常清潔床單被鋪,以及減少擺放地氈、毛公仔等可藏塵蟎的雜物。」


內服外搽抗敏感
若然敏感已經降臨,則可使用有藥性及無藥性的紓緩鼻敏感方法。岑俊彥指出,有藥性的藥物可以經醫生處方,能保證安全及控制副作用,無藥性方法包括以鹽水洗鼻,亦可清理致敏原。「有皮膚敏感的話,藥物包括口服及外塗,口服抗敏感藥例如是抗組織胺的藥物;至於塗搽類藥物,則為不包含類固醇的藥膏,最主要的作用是止痕消炎。如果情況惡化,便有需要使用含類固醇藥膏,但謹記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而且不應在患處塗搽過厚及過度長期使用,才可避免副作用出現。」

春天是植物開花之時,也是花粉症人數大增的期間。

春天是植物開花之時,也是花粉症人數大增的期間。

花粉症可令人出現流鼻水及鼻塞情況,症狀嚴重時,更可影響睡眠質素。

花粉症可令人出現流鼻水及鼻塞情況,症狀嚴重時,更可影響睡眠質素。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