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妥善管理糖尿病,不僅需要維持血糖水平穩定,更要減低各種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否則一旦血糖水平失控,身體多個器官包括眼睛、腎臟及心臟等,機能都可受到重大影響。隨著近年藥物發展出現突破,現時新一代糖尿病藥物,除可發揮減糖減重效果,更可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為治療帶來更大效益。
本港不少糖尿病個案,患者在確診初期都誤以為病情「沒什麼大不了」,四十多歲的張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記得,有次旅行期間因怕麻煩而不肯服藥,暴飲暴食之下,結果出現口乾口渴等病徵,血糖水平更狂飈至30,回港後甚至出現脫水及腎功能下降跡象,被送入急症室救治,最終需留院一段時間,才將血糖及身體狀況穩定過來。
血管病變 影響全身不同器官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劉詠恩指出,人體的肌肉及腦部等不同器官,依靠糖份作為能量,由於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失衡,無法將糖分帶到其他器官,便會積聚於血管,導致血糖水平升高,若未有妥善處理,更會影響血管功能,引發各種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可以分為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前者會損害眼睛、腎臟及神經線,例如較常聽到的糖尿上眼,腎衰竭及手腳麻痺等;後者的危險性就更大,有機會增加冠心病及中風機會,部份患者也會出現周邊血管病變,影響雙腳的血液循環,如果血液供應不足,一旦受傷更有可能傷口組織壞死。」
劉醫生表示,由於糖尿病併發症的情況普遍,主診醫生通常會在病人求診初期,安排他們進行風險評估,包括眼睛檢查、血液/小便檢驗,以及心臟檢查等,務求評估他們身體不同器官受糖尿影響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現時醫學界也傾向為患者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針對性地處理病情需要。
新藥針對改善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劉醫生說,個人化治療必須考量其血糖水平、身體狀況、體重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因素,假設患者的併發症風險較高及相對肥胖,一般會考慮處方新型糖尿藥物例如「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抑制劑」,藉此提升治療效果。她舉例,「SGLT-2抑制劑」可以助患者經由小便排走糖份,以降低血糖及卡路里,達至減重效果,有大型研究更顯示這類藥物能降低腎臟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除了透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劉醫生建議患者多從生活習慣入手,並提醒年老患者避免在冬天時以太熱的水或暖水袋浸腳,否則或因神經觸覺變得遲鈍而灼傷。她補充,由於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較容易受病毒感染,屆時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也較大,故此建議患者盡早接種疫苗。
備註︰劉詠恩醫生提醒,糖尿病的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