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7-01 22:41:00

【專訪】 藉《幻愛》寄語港人正視創傷後遺 《十年》導演周冠威:堅持獨立創作

分享:
周冠威對於《幻愛》終可上映感興奮。

周冠威對於《幻愛》終可上映感興奮。

電影《十年》單元《自焚者》導演周冠威(Kiwi)的最新愛情片《幻愛》,受疫情影響再三延期,最終定於明天(2日)正式公映,「依然感興奮,就當作是荷李活大片,拖長宣傳期。」《幻愛》劇本概念源於周冠威2006年執導的得獎短片《樓上傳來的歌聲》,從資料搜集、延伸劇本、尋找投資者等,一個籌劃逾10年的電影終能搬上大銀幕,實是可喜。故事圍繞精神病康復者(劉俊謙飾)與心理輔導員(蔡思韵飾)的疑幻似真的愛情故事,雖是觸及精神病題材,卻有別於常見的反歧視或為弱勢發聲的主題,他解釋,「大眾往往覺得輔導員是強者,患者是弱者,但我不想強調兩人的不同身份,而是作為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共通點,讓觀眾親近或理解角色處境。因為在我成長過程經歷很多輔導,有點個人情意結,希望能拍出輔導的深度,以及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各人也有自己的困難和苦痛地方。」

周冠威藉《幻愛》寄語港人抱積極態度面對困境。

周冠威藉《幻愛》寄語港人抱積極態度面對困境。

被安排在七一後上映的《幻愛》,打正旗號是愛情電影,男女主角透過幾場輔導,梳理過去的創傷、苦難與情緒,得以互相慰藉與治愈,周冠威坦言,希望藉新作給香港人寄語,「過去一年,香港人有不同方面的苦痛,很多艱難和情緒,假如香港是一個曾受傷的人,會有很多情緒,甚或創傷後遺症,別要忽視,戲裡兩位主角因愛情而面對自己的過去,這方面帶有積極性,這是動力,希望香港人可以像戲中主角去面對、梳理和釐清自己的感受。」電影採取開放式結局,周冠威形容是半杯水的道理,既反映他對愛情的看法,也是面對困境的態度,「我拍電影的信念是提出問題,當最後鏡頭完結一刻,一段愛情雖不算很圓滿,但戲外如何發展,我希望觀眾自己填上答案。」

adblk6
日前《幻愛》舉行首映禮,周冠威與《十年》另外4位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傑及伍嘉良聚首一堂,齊上齊落撐港產片。

日前《幻愛》舉行首映禮,周冠威與《十年》另外4位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傑及伍嘉良聚首一堂,齊上齊落撐港產片。

回歸23年,《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作為電影創作者,周冠威可擔心電影題材受限制?他答得直接爽快,「日後環境如何發展,我無法控制,只能控制自己,我不想自我審查影響創作的初心與純粹,希望能堅持獨立性,如果相信獨立創作的自己才是美好和正確,便要堅持到底。」周冠威不諱言,「過往十年的香港情勢,每位香港人都清楚,我常說最困難是拍《十年》的抉擇一刻,既已拍了,就甚麼也可以拍,所以《十年》是令我自由,我慶幸自己走了這一步。」他自言唯一擁有是拍電影的技能,現階段更要繼續「保育」香港電影,「有人形容,香港電影已是頻臨絕種的階段,如果兄弟爬山,我在電影界,無論如何艱難也要繼續拍下去,保育從來不是易事,雖是痛苦也要面對,別讓香港電影死去。」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