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世紀暴雨引發多區水浸,令人憂慮本港的排水系統,重災區包括柴灣、黃大仙和北區的排水防洪工程進展緩慢,政府官員解釋時曾用「500年一遇」形容今次暴雨,惹來市民質疑。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1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500年一遇」是全球通用描述排水系統設計的說法,並非香港獨有。
指港渠管設計原承載200年一遇雨量
甯漢豪說,本港設計的渠管最大的容量就是能夠承載200年一遇的雨量,140多毫米一小時,惟今次大雨超出本港的負荷,今次的大雨就等同「500年一遇」的設計容量,強調這個說法並非香港獨有,全世界若描述排水系統承載量如何,都用這個方程式去說的。
她又舉新加坡作例子,指新加坡市中心的渠管設計是100年一遇的大雨,但香港未必需要因為渠管承載雨量較多而沾沾自喜,認為今次暴雨告訴本港當極端天氣來得密以及可能發生時,本港的渠管設計可能要再超前一些。
稱暴雨後數小時退水可說是可控
她透露,為了應對極端天氣,當局正進行長遠研究,短期亦會考慮推前觀塘排水工程等項目,日後在北部都會區等新發展區亦會考慮建公園「吸水」,引入地底蓄水池等先進的排水系統。她又說今次黑雨警告除下後,除黃大仙中心水浸較嚴重外,其餘水浸情況大體上可以在5小時內將水退卻,認為雖然渠管遇到超出設計可以承載的雨量,惟可說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