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紀暴雨5個水浸黑點將設「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雨季將至,政府將在前年世紀暴雨5個水浸黑點推行「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實時監察水浸情況。同時提醒駕駛者前方路段水浸,以減低車輛因水浸損壞,而無法繼續行駛的風險。
政府將於5個水浸風險較高的低窪行車路段推行試驗計劃,位於柴灣道迴旋處、黃大仙龍翔道近黃大仙廣場、觀塘道附近的翠屏道西行線、何文田港鐵站對面的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鐵路橋底。涉水綫系統的警示標記設於低窪行車路段,包括路面漆有紅色波浪綫及涉水綫字樣,政府解釋採用現時少用的紅色標記,是為了方便駕駛者與其他一般交通標記作分辨。涉水綫標記旁邊有水位標尺,而行車道旁會豎立標誌牌。當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綫時,表示前方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已達0.3米或以上。
呼籲勿衝入水浸路段
政府解釋當積水深度達至0.3米,一般代表浸到私家車的死氣喉,或電動車的電池,令到車輛容易「死火」。所以,屆時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防止車輛駛入水浸路段,運輸署亦會因應交通安排發放相關消息,警察在有需要時會到場協助。倘若車輛在實施臨時交通指示前已進入低窪路段,駕駛者應在涉水綫前停車,避免進入水浸路段,同時亮起車輛危險警告燈,並按現場指示駕車離開臨時封閉路段。政府呼籲駕駛者屆時自律,「唔好亂嚟衝入去,當經過水浸路段死火,比停喺涉水綫前風險更大」。
另外,渠務署將於試點路段的最低點設置水位監測設備—內澇監測器,收集實時水位數據。當內澇監測器感測到路面積水水位達0.1米的預警水平,監測系統會即時通報相關政府部門。渠務署和路政署會立刻派遣應變隊伍檢查及清理淤塞渠道,以減低水浸風險。政府承諾會盡快派員到場,隊伍一般在15分鐘至半小時可到達涉事位置。
政府今次斥資70萬元的工程費用,路政署於本月下旬起陸續於試點路段進行工程,相關路段將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有關工作預期下月中旬完成。至於在試驗計劃後會否推展至全港所有水浸黑點,政府只是回應會監察試驗計劃的推行情況,適時檢視成效,再決定下一步計劃。政府亦已在源頭入手,在世紀暴雨後檢視所有水浸成因,共採取120項針對工作,包括興建排水泵站、新排水管道等,希望減少水浸。